初中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初中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例1: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例2: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例3: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①仲永/生五年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传/一乡秀才/观之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余闻之也/久⑧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三、作者作品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题目“伤仲永”的“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由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①“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③“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④“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⑤“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①“养父母”养:赡养。

  ②“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③“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⑥“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⑦“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⑧“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⑨“且为众人”且:尚且。

  ⑩“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①“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②“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③“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四)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五)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五、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六、布置作业:诵读全文。

【初中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3篇)】相关文章:

1.初中语文《伤仲永》说课稿

2.伤仲永教学设计

3.《伤仲永》教学设计

4.伤仲永教学设计

5.《伤仲永》教学设计

6.伤仲永 教案教学设计

7.伤仲永 教案教学设计

8.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