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具准备:

  1.国徽的图片

  2.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国徽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4、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或练习说话。

  c.利用学具,进行识字游戏。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预测和诊断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以便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展示读,共同评价。

  6、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d.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下阅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阅读习惯,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及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携手确定教学目标,也为教师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拓展练习活动有层次,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联系。)

  板书设计:

  国

  徽

  擦污泥

  喜爱

  扶弟弟

  增光

  和祖国一同成长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三、研习课文

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⑵ 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⑶ 重点词句释疑:

  ① 实词、虚词。

  ② 通假字。

  ③ 句子翻译。

  ⑷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① 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

  结果的句子: 。

  ② 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2、品析文章:

  ⑴ 思考讨论: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⑵ 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⑶ 各抒己见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① 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② 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③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④ 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⑷ 问题:

  ① 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② 文章着力刻画公输有什么作用?

  ③ 墨子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讲究策略、实力强)

3、理解记忆:

  文章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劝阻公输、楚王的段落)

四、拓展

  学习《公输》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 。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9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七篇

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6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8篇

5.【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五篇

6.【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8.【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五篇

9.【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