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做相同功所用时间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再全面解析物理量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等,通过估测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学以致用。功率是初中物理量力学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物理量,也是后面将要学习的电功率的基础,并且是生活中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和技能:

  1、 理解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估测人做功的功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归纳认知功率,提高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

  2、经历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估测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将物理与生活联系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知功率,估测功率的大小。

  教学难点:功率物理意义的认知理解。

  教具:每组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个、米尺一根、机械停表一块。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漫画:小华和小明同时从一楼到三楼。

  讨论:对他们的做功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自学:功率。

  自学提示: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认知:一些功率值。

  3、 活动:估测人将物体从地面提升到桌面的功率。

讨论:

  (1)实验原理。

  (2)猜测:怎么能使功率更大一些?

  (3)测量工具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四、学以致用,布置作业。

  1、设计方案:估测人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

  2、收集家中用电器及其他机器的功率,并对它们进行排序。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

  1.学习3、4自然段),完成作业 本作业 。

  2.了解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用也许、似乎造句。

  5.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用段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做到语句简洁、连贯。

  2、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难点 :

  1、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题,激情入境:

  1.导入 :在数千年文明中,有这样的一个奇迹,它是秦始皇兵马俑。

  2.读课题,想读出什么感觉?

  3.用自豪的,充满惊叹的,历数沦桑的感情,用自己的声音,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找出重点:

  1.想看看兵马俑吗?欣赏作者用妙笔为我们铺开的介绍兵马俑的画卷。

  2.快速轻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兵马俑的?

  3.概括一下,写了什么?(板书:军阵神态)

三、了解军阵,读出气势:

  1.考虑一下,四人小组读这段,可以根据角色怎样分配任务

  2.指名小组读,为什么?(了解总分总结构)

  3.分别读前锋,主体,侧翼和后卫三句话,掌握精锐,强大,灵巧稳固的特点。

  4.根据军阵图分别指出这三类军士,并补充

  5.能根据图猜测一下当时他们是如何打仗的吗?

  6.是的,秦军依靠这支军队获得无数胜利,读一读作者如何盛情赞美军阵的。

  7.补充内,快速阅读:

  1)介绍了几个俑坑?共有几个秦俑?

  2)兵马俑分为兵俑和马俑,这段提到几种兵俑?

  8.总结,好一个威武雄壮的兵马俑。

四、揣摩神态,训练句式:

  1.导游指引下,读第四自然段。

  2.这些兵俑共有的特点是?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

  3.古代雕塑家将他们雕得像活的一样,作者又用高明方法把它们写活了,我们能把他们读活吗?

  4.介绍了哪几种,最喜欢哪个兵俑,划一划,读好它。

  1)老战士:

  A.老战士给你什么印象?哪儿看出来的?(说,读,比结合)

  B.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你由衷地感到一种敬佩,大家一起读一读

  2)小战士

  A.喜欢小战士哪点?解释稚气,读出稚气

  B.谁愿意做个年轻充满朝气的小战士,愿意读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3)战马:

  A.战马在做什么?战马有什么特点?(抓住竖耳瞪眼,膘肥体壮的特点)

  B.没读过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5.这三句描写的句子中,都有一个作用相当,意思相近的词,你发现了吗?

  6.出示似乎可能也许,表示什么?

  7.用上猜测的方法,能使静化为动,死变成活,欣赏一个片断描写。

  8.观察,并写句型

  9.交流,汇报。

  10.由兵马俑的面相能联想到性格,谈吐,职业,这也是联想的高境界了,要这知道这些兵俑只是一些陶土烧制出来的而已,如今我们眼前能这样生动地展示出来,得归功于技艺高超的匠人,和妙笔生花的作家了。

五、总结内容,再度激情:

  1.最后,介绍一个秦陵的略图。

  2.我们能相信,当秦陵完全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必然会再次令世界震惊!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古诗。

  6.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 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D F B N

  W m g s f b n z q

  (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Q( ) D( ) M( )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练习朗读。

  4.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出示三个句子。

  b.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

  c.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子就熟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义。

  d.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指名读第二行,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d.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

  e.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重要?

  f.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达的意思。

  3.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练习。

  (1)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指导,范写。

  (4)学生练习,师巡视。

  3.反馈。

  (1)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揭示谜底。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练读。

  3.练习。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反复练读。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

  (3)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学生同位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补充。

  4.指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