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

  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 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 位还可以知道从 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 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 关注学习过程和 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为学 习新知识做准备

  让学生写数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使学生掌握把整 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为单位的数的 方法 巩固改写的方法

  练习

  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小组讨论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

  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求近 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改 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近似 数的含义和在实 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经历探索方法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大数的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的基本任务:诵读感受、探究发现、语言学用

  教学重点:感受夏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设想:贯穿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

  一、诵读感知,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吟咏精段,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三、探究品味,揣摩富有魅力的语言。

  四、语言学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有春的妩媚,秋有秋的丰腴,冬有冬的庄严。而夏呢?你喜欢夏天吗?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夏天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梁衡到北方的黄河流域,去感悟夏的紧张、热烈、急促!(课题)

  二、语文活动一:整体感知

  听读要求:

  1.作家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2.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一)课前我们做了预习,作者梁衡喜欢这个夏天吗?在文中找出依据。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

  (二)下面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文中画面,作家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听读课文)

  1. 作家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板书

  景:细草、林带、蝉儿

  麦浪、太阳、热风 (万物勃发)

  棉苗、高粱、瓜秧 紧张、热烈、急促

  人:割麦打麦 、追肥浇水(农民辛劳)

  2. 说说看,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比如:我从那 “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看到一个热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长。 (5分钟)

  学生自由回答。如:热闹、紧张、热烈、急促、气势磅礴、忙碌、金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归纳点评]

  这是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这是黄土地的夏天。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扎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有着多么独到的感受啊!

  三、语文活动二:精段吟诵

  要求:1.读出节奏和感情2.读出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电视散文《夏》段落:“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听读)

  (一) 这个语段有着韵律与节奏的美感,我们也来大声地朗读吧!(齐读)

  (二) 激情演绎一下?师生激情背读。(配音乐、画面)

  (① 小组背读,②个人背读)

  评价语:(激情澎湃 声情并茂)

  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好一个灵秀的春,丰腴的秋!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是位粗嗓门的大哥!

  哦,夏也有温柔纤细的一面。

  好一个气势磅礴的夏天!

  我要批评你,太谦虚了!读得太好了!

  [教师归纳点评]

  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热和生命的激情。老师也来试一试。(师读) 夏,就是这样一首生命与创造的诗。难怪作家要高声赞美了。

  四、语文活动三:探究品味

  读出你喜爱的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一) 这篇散文选词精致,描写生动细腻,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子蕴含哲理,既有写景的情趣美,又有议论的理趣美。把你喜欢的语句划下来,给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理解。比如:①我喜欢第二段对季节的变化的描写,用“一锅水”“泛泡、冒气、沸腾”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过程,很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二)谁先一鸣惊人?(把你的发现给我们共享?)学生自由回答。

  评价语

  (一)词语

  1.动词:法国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

  ⑴“潜”: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声声长鸣悠悠溢出树间,显示着夏的势力,传达着夏的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