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要求

  1. 阅读古诗,积累语言文字。

  2. 阅读短文.培养学生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能力,明确作者通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学会交流自己收藏的物品,结合交流过程谈感受。

  4. 能写描写一处场景的作文

重难点、关键

  1. 阅读短文、培养学生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能力,明确作者通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写一处场面的作文指导。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阅读古诗词,指导读背,积累语言文字。

  2.阅读短文,培养学生借助工具进行间读的能力,明确作者通过文

  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退理,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

  1.指名背诵本学期学过的名言名句、古诗。

  2.用本学期积累的两三个成语说一小段话。

  二、学习古诗词.

  1. 简介宋词及作者。(宋词是我国宋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2. 默读《如梦令》,边读, 边想,在脑子里形成词句描绘的优美画面。。(这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写的一首游记短词。展示了一幅溪亭、落日、归舟、荷塘、沙鸥、白鹭的五彩画卷,格调清新愉悦,富有情趣,给人美的享受。)

  3. 试看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句意思,理解词的大意。(常常记起当年外出野游,在溪边亭子里游玩到日落西山的情景,由于陶醉于溪边美景,以致记不清回家的路。尽兴游玩荡舟,竟误把小船划到莲花塘深处去了。因天色渐晚,拼命划船,桨声、水声、人声惊起了沙滩上的沙鸥、白鹭。)

  4.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这首同中的“暮”“路”“渡”“鹭”押“U”韵,要注意读出韵味。在读中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增强对古诗同的兴趣。

  5. 指名读诗。通过反复朗读,读通全诗。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可以向座互相练习,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哪组读得好,背得快。形式要多样,注意趣味性。

  三、阅读短文。

  1.自由轻读短文,看看短文属于什么体裁,主要讲了什么?(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花园中一棵粗壮高大、茂盛却很骄傲的橡树,不愿与其它树为伍而成为一棵独树,最终被狂风刮断的故事。)

  2.仔细读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短文一开始描绘了橡树美丽的形象, “粗壮高大”“挺拔威武”“亭亭如盖的树冠遮天蔽日”,这与后文“吹弯了它的躯干”“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倒在地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表明了妄自尊大所带来的可悲下场。)

  3. 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1)为什么狂风会“没有遇到一棵树的阻拦,径直朝橡树扑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橡树的“妄自尊大”“不可一世”?

  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妄自尊大,不与人合作,要遭灭顶之灾。)

  4.读一读,看看文章是什么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理清短文顺序。(按橡树前后变化的线索展开记叙的。)

  (1)首先描绘了橡树当年粗壮高大、挺拔威武的样子。

  (2)接着写橡树的变化。

  (3)最后写橡树的结果。

  5 . 边读边想,橡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果怎样?

  (1)这个“变”字是橡树对周围树木态度的变化(由和平共处到排斥砍伐)、是它所处环境的变化(由树木成林到成为孤树),是它命运的变化(由茁壮成长到刮断倒下)。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橡树“越来越骄傲”,不愿与其它树木为邻的态度所决定的。

  (2)结果在一次狂风中尽管橡树奋力挣扎最终惨遭毁灭。

  6. 想一想,文章中哪些是主要内容?(文章写橡树排斥砍伐周围树木的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7. 总结:这个寓言故事,结构简单、情节生动。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橡树

  由茁壮成长到在劈裂声中倒下的全过程。

  8.指导感情朗读。

  四、作业。

  1.背诵古词《如梦令》。

  2.抄出短文中你觉得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