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葡萄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葡萄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在课文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感到骄傲。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利用多媒体和学科整合的特点,创设情境,以读促悟,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

  2.重点理解:“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重点词语和句子,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法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从而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1.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新疆吐鲁番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它是?

  2. 板题(学生临空),读题。

  3. 检查生字词识记情况。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课文中作者用一句来夸赞葡萄沟,你能找到它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2. 指导朗读句子。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3. 你想怎么读,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度:葡萄沟好在哪里?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寻找答案吧!)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里出产哪些水果?用横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2. 课件出示水果图及句子。抓住“最”字,体会对葡萄的喜爱,指导读出喜爱的感情。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了葡萄沟盛产的各种水果,让学生垂涎三尺,更能读出对葡萄的喜爱。)

  (过渡:这么多的水果,真是物产丰富,那人们最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借助课件理解“梯田”。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哪句是写夏天的景色,哪句是写秋天的景色?

  2. 师: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根据反馈引导理解)

  (1)夏季,你看见了什么?(“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理解“茂密”。

  怎样才算茂密呢?老师贴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续贴。这样层层叠叠的叶子就是茂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贴叶子,将“茂密”二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形象地理解了“茂密”的意思。)

  (2)体会葡萄架多。师:到了夏天,葡萄茂密的枝叶就顺着搭好的架子向四面展开。书上说像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一个个”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讲过,葡萄沟挨着火焰山,那里气温高达49℃,天气可热了。此时,钻进绿色的凉棚,感觉怎么样?(凉爽,凉快)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同桌试读,指名读)

  师:想一想,夏天,你站在这茂密的枝叶下,你会想象到什么?(葡萄大丰收)是啊,这叶子,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多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萄枝叶的茂密,感受葡萄沟夏季景色的美丽。)

  3.感悟葡萄的多、大、美。

  秋天到了,葡萄熟了,那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体会“一大串一大串”长得好。

  (2)体会颜色多。(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师:这么多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真是种类繁多,色彩艳丽。这就叫——五光十色。(板书:葡萄 五光十色)

  师:能不能用“五颜六色”替换“五光十色”,为什么?(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理解这两个词语的不同之处。)

  (3)指导朗读。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亲眼目睹了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从没见过的葡萄,并为突显重点,突破难点推波助澜。)

  4.师:葡萄这样的诱人,真想吃个饱。那里的老乡愿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说。(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子)

  (2)理解“准会”、“最甜”、“吃个够”并读。

  (3)教师: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葡萄沟的人怎样?是啊,葡萄沟美,人更美。(板书:老乡 热情好客)

  (4)师:歌词里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赶快捧起书来,让我们夸一夸维吾尔族的老乡吧!(齐读:要是这时候……吃个够。)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入情入境,既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这么多的葡萄吃也吃不完,那不浪费吗?不会的,聪明的维吾尔族老乡是怎么处理的呢?

  1.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阴房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1)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

  (2)课文是怎样描写阴房的?

  (3)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4)在阴房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3.师板书:葡萄干 色鲜味甜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什么叫“阴房”,而且对于葡萄干的制作有了最新的认识。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