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3、运用感观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发芽的蚕豆,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胚根和胚芽、了解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各类种子、发芽不同时期的蚕豆、镊子、小刀、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相关课件。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的各种植物的种子,但对于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不了解,他们可能对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小猫种鱼的图片)听过这个故事吗?

  小猫很有趣,农民伯伯种的是植物的……

  2、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讨论不同点。

  3、每一种种子都有自已独一无二的特征,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如果条件合适,他们就会发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秘密,(板书课题)到种子的内部去探个究竟。

  4、这里的“萌发”是什么意思?(发芽)

二、研究种子外部结构

  1、那么,种子的外表有什么地方是相似的?

  2、交流:都有一层皮,上面有一个月芽形的痕迹。

  3、讲解:种子最外面这层皮叫种皮,想想它对种子有什么作用?(保护)

  在种皮上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在哪儿?

  它是种子从果实上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叫种脐,在种脐一端有个小孔,叫种孔。猜猜种孔有什么作用?(水分容易从种孔进入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三、研究浸泡的种子

  1、刚才直接用眼观察,得到了许多科学信息,你们想不想知道种皮保护着怎样的生命呢?试着分一下,怎么样?

  2、引导——浸泡

  3、这三个烧杯是老师提前一天浸泡的10粒花生、

  油菜、黄豆的种子,当初这三个烧杯里分别放了200毫升水,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4、这水到哪儿去了?(种子吸收了。)

  5、种子吸收了水分有什么变化吗?

  (胖胖的,软软的,种皮像要涨破似的)

四、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

  1、这些可爱的种子,现在我们可以和它们亲密接触了!

  2、你准备怎么观察?

  (请一生上前示范剥去种皮的过程)提问要注意什么?

  (简介镊子的使用)

  3、观察剥去种皮的种子。

  4、继续观察: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在这两片豆瓣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5、画图记录种子的内部。

  4、各组操作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5、你能展示一下你的发现吗?

  6、将这些种子的种皮剥开后,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些共同点,是什么?

  (都能分成两半;都有一个小芽等。)几片子叶?(两片)凡是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所以蚕豆是双子叶植物。还有……是双子叶植物,……也是双子叶植物。这个“小芽”是什么?(板书:胚根、胚芽)下面大家在你手中的种子里找一找胚根、胚芽。课件材料中指出胚根、胚芽。

  8、找到了吗?在你画的图中标出胚根、胚芽、子叶各部分。

  9、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五、观察发芽的蚕豆

  1、你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胚根、胚芽、子叶这些结构以后长成什么?各部分有什么作用?谁能猜猜看?

  2、学生猜测。

  3、大家的猜测很丰富!但要想知道结果,有什么好方法?

  4、实验其实很简单。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盒子,只要垫上一些棉花,并保持棉花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会做吗?

  5、重点记录内容的讨论。

  6、实验操作记录:

  1)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2)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3)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7、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8、讨论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9、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种子萌发长成一棵植物的情景?

六、课堂小结。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2

  内容简析

  《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的内容,课标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因此,本节课就是一个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实验课,可以设计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实验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互为对照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由于本实验设计到三个实验变量,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会设计对照实验、确定实验变量。所以,本节实验是七年级上册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熟练掌握,对后面的探究实验能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标定位

  学生已学过种子的结构,对设计对照实验也有一定基础。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提前在家中完成有关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探究实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目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