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优秀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③ 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⑶ 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⑷ 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表演,学生评议。

  ⑸ 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⑹ 鼓励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讨论,进一步领会作者安排情节的意图。

  ⑺ 集体诵读。读出语气、语调。

  四、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

  1、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

  教师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

  2、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明确: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3、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问题讨论:

  ⑴ 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⑵ 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⑶ 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⑷ 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⑸ 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⑴ 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⑵ 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⑶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⑷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⑸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4、跟录音仿读,体会拟人的妙用和情节的起落。

  五、课堂练习

  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教师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七、布置作业

  自编寓言。题目一:嘴和眼的对话;二:树和斧子。

  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对于《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则古代寓言,提供关键字词提示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自读《智子疑邻》,掌握不能因人废言的寓意;研读《塞翁失马》理解寓言中福与祸的相互转化。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推举想像新颖、合情合理的佳作在班上讲述,大家欣赏、评议。

  二、指导自读《智子疑邻》

  1、资料助读:

  投影: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2、放多媒课件,学生欣赏画面,感知寓言。

  3、自由诵读,教师提示下列字词:

  ⑴ 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