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的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三、简介电影:

  1.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获奖状况。

  教师: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罗德杰斯与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1959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该影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2.简介影片《音乐之声》故事情节

  教师: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个教堂的修女玛利亚性格活泼,会弹吉他、喜欢唱歌。后来,玛利亚到特拉普特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上校用军队管理方式管理七个失去母爱的孩子,玛利亚却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孩子相处得很好。在上校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的打动了上校,在家庭聚会上,上校也情不自禁的演唱了《雪绒花》。

四、新课:

  播放《音乐之声》中第一个片段的《雪绒花》

  教师:在播放前,老师这里有三个问题。

  1.这首歌是几拍子?强弱关系怎样?

  2.演唱者演唱整首歌曲运用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3.歌曲唱了些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希望同学们可以带着问题来认真观看这一片段。

五、学唱歌曲:

  回答问题一:

  简单介绍3/4图示拍的打法,课件中展示出雪绒花的歌谱,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习。

  回答问题二:

  教师:片段中演唱者采用了独唱和重唱的方式来演唱这一歌曲,谁还知道还有那些演唱方式?

  学生:合唱

  学生:齐唱

  简单介绍重唱与合唱的相同处与不同处教师:那我们现在就来为刚才的《雪绒花》配上二声部的旋律,老师先演唱

  一遍,同学们仔细听,第二遍同学们跟着音频和老师一起唱(注意分析难点与正音)

  教师:现在大家已经学会了二声部的旋律,接下来老师要请右边的同学演唱

  第一声部,左边的同学演唱第二声部,我们组成一个小合唱,感受合唱的魅力

六、情感分析

  教师补充:交换声部再演唱一遍,这一遍我们要注意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明显的表现出来,当时上校是怎样的心情(激动 、开心、欣喜),我们要怀着同样的心情来演唱这首歌曲

  回答问题三:

  在回答第三个问题前,老师要先向同学们介绍接下来的剧情

  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茨堡,并强迫上校为他们的军队服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当

  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播放电影片段)

  师生共同分析:这首歌曲前后两次出现的地点、对象、内涵有什么不同

  教师:同一首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不同的地点、对象,表达了不同的内涵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在不同的场景下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老师引导,同学思考后回答)

  教师:当然,电影音乐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在以后的课堂我们再去更多的学习和了解它。

七、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赏、合唱,齐唱三个方面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相信这首来《雪绒花》已经深刻的印入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只有在歌咏或舞蹈者本人对音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浓烈的情感,才能对音乐进行精彩的表现和创造。本课充分营造情景:教师充满深情的故事讲述和故事片插曲《雪绒花》演唱片断的欣赏,将同学们带进一个神圣的殿堂――有关于美的音乐的,有关于爱国的,有关于人间挚爱与真情的??学生体验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了一次荡涤。由此,他们产生了浓烈的学习愿望,在赏、唱的教学环节中,他们尽情展示着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着美的情感。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在课堂上得到体验和升华!

【关于音乐之声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音乐之声的练习题及答案

2.音乐之声的广播稿

3.音乐之声的剧本

4.关于心声的教学设计

5.音乐之声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6.有关音乐之声的观后感

7.音乐之声的广播稿范文

8.音乐之声的音乐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