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篇一: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计算内容情境性的特点。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这又体现了计算方式多样性与计算活动思考性的特点。因此,如今的计算教学应该是灵动而又充满生气的课堂。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第104—108页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

  学生情况

  学生是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结果,但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还是很生疏的,鉴于这种形式,我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感兴趣的麦当劳的情景引入,创设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从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采用的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采用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不少于20根) 卡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流程图是:分六个阶段将进行;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内化新知——>精心设练,乐中求新——>评价体验,情感激新。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又是操练口算的时间了,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9+1+4=的计算过程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并板书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二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麦当劳吗?()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麦当劳新推出4款儿童套餐(课件)

  A 汉堡/冰淇淋 B汉堡/麦辣鸡翅

  9元 5元 9元 8元

  C薯条/冰淇淋 D 麦辣鸡翅/薯条

  7元5元8元7元

  (2)老师想买A款套餐送给我的小外甥,买A款套餐一共 需要多少元钱?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生:列式 9+5=14 板书: 9+5= 14

  [这里通过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来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

  2、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 .9加5到底是不是等于14呢?请每一位同学都帮老师算算,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帮忙.一会儿比一比哪个小组汇报的方法简洁,

  3)小组汇报 (鼓励多种算法,重点强调凑十法)

  a 数一数

  b把9看成10

  10+5=15 15-1=14

  c凑十法

  ①摆小棒

  ②说过程

  板书: 9 += 14

  10

  ③谁和他想的一样再说一说

  d除了把9凑成十,能不能把5凑成十?

  生说计算过程。 问:为什么把9分成4和5?

  师板书 +=14

  10

  4)、这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凑成10,那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

  凑十法

  5、9+5=14,谁知道 5+9= 为什么?

  5)、9+5=14,谁知道 5+9= 为什么? 板书小结学生的几种算法板书: 9+5 5+9

  [使学生流程图的帮助下,了解凑十法的特点:先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加剩数。]

  6)、 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再结合多媒体的演示:

  把5分成1和4,先9加1凑成10,再10加4得14.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经历 “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算法整合,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计算学习,也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学习8、7、6、加几)

  1、把9凑十需要1,你知道把8凑十需要几吗?把7凑十呢?

  2、你们帮助杨老师买走了A款套餐,剩下的三款有你们想买的吗?请同学们在组里商量一下,从B、C、D三款中选出你们组最喜欢的一款套餐,用凑十法算一算需要多少元钱?

  (1)师:商量好了吗?买B款套餐的有哪个组?买C款套餐的有哪个组?买D款套餐的有哪个组? (2)小组汇报:哪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教师及时演示板书)并说一说凑十法的特点 凑十法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更难的题,你们敢做吗?

  (1)出示: 6 + 5 = 快和组里的伙伴说一说计算过程。

  生说计算过程 ,师板书: 6 + 5 = 11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进一步巩固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四)精心设练,乐中求新。

  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基本层 综合层 发展层 1、 基本层。

  你们真聪明。

  9+7 7+98+4 4+87+5

  学生先计算,再引导学生议一议:不管大数放前面还是小数放前面,两种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先凑十法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

  [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凑十法 的特点: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的计算方法。]

  2.综合层。

  配对连线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鼓励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着简单数一数的方法则一带而过;凑十法简单易学则大力推广;奇思妙想的方法则大力表扬但不推广的宗旨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