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开天辟地是一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认为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才有世界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位巨人,他身高九万里,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开天辟地

  生齐读课题。(生如果读不到位教师范读。要求读出力量感。)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2、出示词语:混沌一团 开天辟地 化生万物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三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请用上以上这三个词语简单讲一讲开天辟地的故事?还能再简单点吗?(要求:简洁,明了。)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能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你们还记得是哪一句吗?

  3、过渡:看来大家在平时的读书中已经掌握了这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屏显:一、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以后能用这种方法读更多有趣的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让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境一幕幕重现在我们眼前。

二、新授

  1.过渡: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a.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指名读。注意“混沌”一词的读音。(什么样的状态是混沌)

  出示词语:混沌。(天和地搅在一起。)

  B.当时整个宇宙一片昏暗,此时天地间的第一人——大神盘古,在昏睡了一万八千年之后,醒了过来,他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请你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周围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到,听不到,甚至,连时间也没有。(分不清白天黑夜)。此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压抑,烦闷,着急))

  2.过渡:是啊,盘古也这么想。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一幕:开天辟地。那么盘古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呢?

  这个叫盘古的大神,在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巨蛋里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引读:“一天……变成了地。”

  a.出示自主合作学习提纲:盘古是如何一步步开天辟地的?请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感受人类的祖先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b.生讨论交流

  c.小组汇报

  预设:

  1)第一步?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盘古是个——神)神力无穷。

  引导学生注意“一丝微光”为切入点,展开想象,对光明的迫切和无限向往,给予了他无穷的动力。(板书:追求光明)

  2)第二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找出盘古开天辟地具体动作的词语)从这一步你有什么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读,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的?(急切的、敬佩的、渴望的……)

  3)是啊,盘古凭着一股冲破枷锁,奔向光明的意念,用他的神力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此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观察这两句句子,有什么特点?(字数相等,句式相近,意思相对。)轻而清对重而浊,冉冉上升对慢慢下沉,天对地,这种句子就叫作对偶句。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男女生读)

  4)第四步:(引读)天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a.此时,你最想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个画面(顶天立地)过渡: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顶天立地的盘古到底是如何用自己的身躯支撑天地的?谁愿意当这个盘古?

  一生表演(一天过去了,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

  b.同学们,此时你的眼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巍峨,本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这里指盘古像山一样雄伟,像根长柱子似的支撑在天地之间)

  c.师生对话。万八千岁,一万八千年啊。盘古盘古,你撑在天地之间这么长时间,你不累吗?(累。)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你都撑了一万八千年了,休息一会都不行么?(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前功尽弃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即使我是巨人,一次已经使我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力气再来一次呀。)相机板书:坚持不懈(盘古是个——神)(请把掌声送给这位意志坚定的盘古。)

  d.(出示第六小节。)盘古,撑了几千万年,累吗?(动作)同学们,这种状态就是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是啊,此时的盘古,经过漫长岁月的苦苦支撑,精神已经极度疲乏,力气也用尽了,他心力交瘁地倒下了。可是此刻的盘古,没有感到痛苦,反而……(含着微笑倒下了。)他为什么含笑倒下,这微笑中包含着什么?这是怎样的微笑呀?

  预设:

  1)因为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光明。这是幸福的微笑。

  2)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死而无憾,这是坦然无畏的笑,是英勇乐观的笑。

  3.引读: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舍不得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轻声朗读第七自然段,介绍盘古给我们创造的美丽世界。

  a.盘古的身躯化成了世间的哪些事物?图文结合

  b.发挥你的想象,照着书上的句子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头发变成了颗颗闪亮的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牙齿变成了闪光的金属,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眼泪变成了颗颗宝石,供爱美的女士佩戴。骨骼变成了花草树木,供人们欣赏。)

  c.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师生接读,男女对读,想象读背)。

  盘古把他的前生后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亲手开辟的世界,他是以为什么样的大神。“无私奉献”。

  面对如此无私的盘古,你想对他说什么?(联系课文内容)

  我们不得不承认盘古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大英雄,让我们永远这个英雄的名字,它就是—盘古。

  4、这两段文字是我国典籍中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最早记载,你能对照课文的描写读懂它吗?这段文字与课文语言有何不同?

拓展延伸

  1.同学们,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学完了,我们知道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编造出来的。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课后收集并阅读中国古代的其他神话故事。

  2.孩子们,也许就在此时,你还在因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的感动:还在因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在心头还激荡着悠悠的怀念。那就让我们把今天这一幅幅神奇的画面串连起来,加上你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它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口耳相传,让这个神奇的故事更广泛、更生动地流传下去!让盘古的精神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