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下面给大家分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文的生字、词,理解诗意,指导写“忆”。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读中再现古诗所表达的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古诗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根据课件让学生直观的去了解作者的兄弟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古诗的重点词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中再现古诗所表达的情境。从古诗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感受课题,了解习俗

  1、了解有哪些节日,从而导出九月九日重阳佳节。

  2、了解重阳习俗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出示课件)

  3、说说你对重阳节的感受,引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4、理解课题

  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指导写“忆”)理解题目,并提出问题:王维为什么想念自己的兄弟?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读诗题,了解创作的来由。交流资料,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抓住诗眼“忆”,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写这首诗时会有着怎样的情感,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诗,把握基调

  导入:带着这个问题读古诗,自由地读一读,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出示课件)

  1、生自由读古诗,引导学生边读边做记号。

  2、师范读。

  3、检查预习(出示课件)。

  (1)纠正读音,重点记住“倍、插”等字形。

  (2)读准字音后,划出节奏读古诗。

  4、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初读感知时,我设计了“字正腔圆”去初读,让学生读准诗句;“有板有眼”去认真读,让学生注重节奏;“原汁原味”去吟诵,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

(三)品读感悟,体会诗境

  1、品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导入:诗已读了几遍了,你知道王维为什么要想念自己的兄弟了吗?

  生汇报:独在异乡为异客(出示课件)

  重点抓住“独”这个字,感受到了这时的王维是孤独的。【板书:独】

  (1)了解诗人当时的情况,体会孤独。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2)引导生在读中感悟。(指名读,评读,齐读。)

  (3)展开想象:

  当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王维却________;

  当他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王维却________。

  根据一个“独”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可能会说,他一个人却孤零零的,多可怜呀。别的人都有朋友,而他却独自一人。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导朗读。(生读后总结)有孤独的感觉,很孤独,特别孤独……

  师小结:是呀,王维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家乡的亲人,尤其到了过节的时候会更加的思念,以致于他写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2、品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1)让学生品读诗句。

  (2)从“倍”字中体会到诗人更加思念亲人的情感!【板书:倍思亲人】它不仅体现了王维思念亲人,也是在说思念家乡呀!【板书:家乡】

  发散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

  平日里,王维居无定所,漂泊他乡,他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

  平日里,王维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他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学生汇报。

  师小结:平日里,这许许多多的离愁别绪,在这一个重阳佳节就化作了这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示课件)

  在读中感悟,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放声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由重阳佳节想念亲人,延伸到其他佳节想念亲人,并学会古诗今用: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出示课件)

  通过引读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王维思念亲人的那份情。

  在此作个小结:

  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迎佳节倍思亲(出示课件)【板书:箭头】

  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品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渡: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当重阳节来临的时候,王维一个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此时此刻他会在想些什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心轻轻地闭上双眼去遥远的他乡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说出王维此时的想法,并展开想象:在此时此刻他的兄弟会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

  学生汇报:我仿佛看到王维的兄弟在插茱萸,可是却少了王维一人。他们好像在说:王维,你在他乡还好吗?

  师小结:真了不起,你们仿佛就在诗中“少一人”是王维此时最大的痛,我们共同来表达他心中无奈的呐喊。来用余音式齐读这首诗歌吧。

  抓住关键字“独”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从“倍”字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亲。为了引起情感的共鸣,我设计了“古诗今用”环节,把千古名句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意境中。为了感受兄弟情深,我引导学生想象,在读中再现古诗所表达的情境,进而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让体会到思念也是爱,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诵读古诗,积累背诵

  过渡:这就是忘眼欲穿的离别情,更是王维(引读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思乡情。王维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料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来寄托他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这字里行间充满了多少无奈与痛楚,今天,让我们跟随音乐朗读再次去感受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吧。(出示课件)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我们一起来欣赏王维《杂诗》、张九龄《望月怀远》。

  2、小结

  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包含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3、课后作业

  (1)有关感情地背诵古诗。

  (2)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