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陋室铭》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修身正己”。《陋室铭》通过对“陋室”不陋的描写,表现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本课体现了人教社统编版教材本单元的编写意图,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学情分析】

  本文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生上初中后已经学习了先秦、魏晋南北朝、宋代、清代等不同时期的文言文或文言语段,拥有了一定程度的文言语感,掌握了基本的古汉语知识和文言文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类比的写作手法,领会文章的意蕴。

  3.联系现实生活,对文章内容和表达形成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类比的写作手法,领会文章的意蕴。

【教学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对文章内容和表达形成自己的心得。

教学过程】

  一、由刘禹锡的经典诗句导入本课学习

  二、知人论世,把握文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善课前搜集的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和文体介绍,然后分别展示交流结果,教师明确要点。

  三、依韵诵文,疏通文意

  (一)找一找

  学生活动:听课文的范读录音,把表示韵脚的字,在书上圈画出来。

  (二)挑一挑

  把构成骈句的短句挑选出来,自己出声读一读,然后尝试背诵它们。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三)划一划

  在书上用“/”,划出前面所找的四个骈句的断句,然后再读读它们。

  (四)译一译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交流并尝试解决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

  活动二:全班交流本文的翻译,明确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意思。

 四、细读文本,品味旨趣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设置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揣摩课文文字背后的内涵,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

  1.陋室中有什么?没有什么?

  2.文章题目为“陋室”,为什么文中不写陋室如何陋,而是极力表现陋室“不陋”呢?

  3.纵观全文,陋室的“陋”体现在物质的简单素朴,“不陋”体现在“惟吾德馨”,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惟吾德馨”?学习本课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

  五、设置作业

  1.用硬笔或毛笔抄写《陋室铭》

  2.阅读《子刘子自传》,再结合《陋室铭》一文,给刘禹锡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

  六、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   不陋

  清雅之境 没有平民百姓

  文雅之人 没有世俗乐曲

  高雅之事 没有官府公文

  惟吾德馨

  《陋室铭》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编排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三、学法指导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四、教学设想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

  2.反复诵读,领会文章内容,并力求当堂成诵。

  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正确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课时计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由作者的诗句导入,吸引学生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一度遭受被贬官的命运,但他却能够坦然面对,并写下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面对着令许多文人墨客都感伤的秋,依然能乐观地写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千古名句。那么,这位诗人到底是谁呢?

  (二)学生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曾被白居易誉为“诗豪”。

  (三)解释题目“铭”的含义

  由甲骨文演变到金文谈起,解释什么是“铭”?

  (四)出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韵味。

  2.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4.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五)读“铭”

  1.出示划分好节奏的原文,学生自由朗读。

  2.去掉节奏,指生读。

  3.去掉标点,指生读。

  4.按照古人的方式竖版文字,从右往左,学生齐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六)译“铭”

  结合书下注释译此文,将不理解的内容标注下来。

  1.出示重点字词,指生译。

  2.指生通篇翻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我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可做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七)品“铭”

  1.“斯是陋室”和“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找主旨句)

  2.“德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3.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出示背景资料)

  这一环节中,设计一些问题按序抛出,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八)撰“铭”

  请你模仿文中的句式,为自己撰写一句座右铭,鼓励一下自己。

  (九)齐背《陋室铭》

  (十)教师寄语:心清气自华,德厚品自高。

  (十一)布置作业:

  搜集并欣赏刘禹锡的诗。

  板书设计:

  德馨

  陋-----------------------不陋

  景、人、事、心境

教学反思: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辅相成。过去文言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逐段翻译,继而繁琐分析,使文言文教学耗时多而成效少。在这堂《陋室铭》的教学中,我摒弃了过去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的教法,注重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以及相关材料自引疏通课文的文意,并尝试解决文章整体大意。为此,在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等知识过程中,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朗读作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在这堂《陋室铭》的教学中,我尤其注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只要能答出道道,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

  但是,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学生在读和译的环节上占用的时间校多,在时间的安排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