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教学课件内容

时间:2021-08-31

  一、摄影构图的特点

一、镜头性

镜头是摄影重要的表现手段;正因为镜头的光学性能,使摄影构图形象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形象。

  首先表现为镜头所“看见”的东西,都将被纳入画面。成为构图的构成成分,镜头“看不见”的东西就无法显现。不能像在绘画构图中,画家可以对景物做任意的选择,去粗取精,有利于构图的成分保留,无利于构图的对象都可以删除;在构图中需要什么有助于主题表现或构图构成的东西,只要不违背情理,都可以任意增添。而摄影构图却没有这种可能。当摄影进行构图时没有价值的部分、无益于表现主题的部分,需要进行处理时,只能利用客观景物相互遮蔽,或者是利用影调构成的手段,使其被淹没,或者将其排斥在画面之外。

  这一特点使摄影构图具有贴近自然的效果。抛弃了人工的痕迹,更显得自然、生动。有一些摄影家就偏爱这种镜头性,以显示自然的魅力。

  其次,画面构图与形象塑造是同时共生一次构成的。

  第三,它使摄影构图具有科学的线条透视效果。透视在绘画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感性材料,透视决定着物体的大小及空间层次,绘画中要取得良好的透视效果,是需要一定的造型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但在摄影中,不论它是夸张或是变形的影像,都有科学的、准确的透视效果。只要掌握了镜头的性能,就能运用自如地进行影像的透视变化,创作艺术形象。

  第四,虚实的影像构成。虚实处理本来就是造型艺术的表现方法之一。在绘画中的虚实处理,也有多样变化的形式,然而却都不及摄影的虚实处理那么分明,那么自然。一般他说,它有益于画面构图的变化,有利于建立视觉重点,有利于突出主体。另外,正由于虚实在摄影成像中有自然形成的特性,所以就有人“就实避虚”或“就虚避实”创造新颖的摄影形象。如图《逆风行》(汪昌和摄,获第十五届全国影展黑白作品金牌奖)就是“就虚避实”的一例。又有人偏爱“实”而形成了个人风格。在摄影史上“F16小组”就是偏爱大景深的一些人所形成的群体。虚实的表现性在摄影艺术中是很具魅力的,也是很有特色的。 第五,它可以毫发必鉴地再现客观对象。它是“写真”的最佳手段。如图《齐白石》(郑景康摄)。白石老人的相貌、五官以及那根根银须、面部皱纹、皮肤的质感,都宛若直接目睹白石老人一般。在摄影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选择了一个模特儿画了一幅人像,取名为朱丽叶,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一位摄影家也希望创造一幅朱丽叶的形象,于是也找了一个模特几,经过化妆、修饰,打扮起来,使她尽量与朱丽叶相像。拍摄了一幅照片,也取名为朱丽叶。结果,大家看后,觉得却仍然像模特儿本人。这充分他说明了,摄影的“写真”特性。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是摄影形象最明显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