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教学课件(2)

时间:2021-08-31

四、设计思想:

  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这一内容,主要是考虑离学生生活较近,学生能够有话可

  说,能够从学生的问题回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对于具体的设计思想,我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导课环节,通过影视剧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数钱的3分钟视频,引入到现代和珅文强的最终下场,导入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兴趣。课堂的中心环节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以及通过材料解读,如何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因为是复习课,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内容已经有所掌握,但是少部分同学,可能已经对知识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因此我将考虑、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复习依法治国的概念,从概念中引申出具体的分支。同时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列举宪法修正、任长霞、宋鱼水等法治人物,分别强调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通过过渡,强调依法治国的意义。10分钟的知识升华,即借助材料分析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关注热点,解读热点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以《铁齿铜牙纪晓岚》片段,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我们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主人翁同学们应该很熟悉,是???

  教师讲解:和珅是清朝时期有名的贪官,他的最终下场是在牢狱选择自杀,在现代社会同样也存在现代版地和珅——文强,导入文强的审判结果,说明我国是一个靠什么说话的国家?

  法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二)新课讲授:

  问题思考:依法治国中的“法”是指什么法?它是由谁制定的?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学生集体回答,通过课件予以强调。

  联系生活:同学们能不能列举自己所熟知的法律呢?请学生列举,并予以相互补充。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回归教材:什么是依法治国呢?学生集体回答的同时请一位学生予以重点表述,加强落实。在此基础上,据此分析依法治国的领导者、主体、客体、依据、目的。采取开火车的形式予以落实。

  过渡:回忆了依法治国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来回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分别是?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强调,说明四者的前后关系。通过展示不同的材料,再次强调四项基本要求。 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四百零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四百零八条之一:“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的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得徒刑。 “舞弊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依法治国的哪一项基本要求?

  解析:这是一个立法的过程,因此体现的是有法可依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小议—— 如果,我们的班级制定了完善的班规,但是没有落实,那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畅所欲言。

  解析:说明仅仅有文字上的说明,而没有具体的实践,那也必将是一纸空文。说明要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材料三:现代女包公——任长霞,严格执法的楷模 。

  解析:说明执法必严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材料四:“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宋鱼水 。人民的好法官。

  解析:体现违法必究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你说我说: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提醒:作为公民和学生的角度思考。

  说事拉理:列举人们极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典型事例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吉林毒豆芽事件等,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相关问题:

  1、《食品安全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什么权力?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有什么意义? 预设:学生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可能角度过多,容易混淆,引导学生从公民权利的角度进行思考。

  3、“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法分子最终有会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会屡禁不止? (从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角度思考)

  5、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吃得放心”工程出谋划策。 (开放性题目)

  牛刀小试:安排单选题和多选题,为课堂较少发言的同学创造发言的条件,真正做到人人参与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三)作业布置: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宣传依法治国,请你出一期黑板报,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组织内容?请把提纲列出来。

  (四)板书设计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有法可依——前提条件

  二、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三、执法必严——关键环节

  四、违法必究——必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