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教学课件

时间:2021-08-3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六章“烃的衍生物”的第二节课,是继卤代烃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