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公共生活教学课件(3)

时间:2021-08-31

  活动要求:

  1、为图书馆、公共汽车站、公共厕所、历史博物馆设计标语。

  2、有创意。

  3、2分钟讨论。

  同学们设计的标语都很有创意,标语略。

  教师:我们课下可以把这些标语收集起来,给市长发一封邮件,也许下个月在这些公共场所就能看见你设计的标语了。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公共生活,明确了参与公共生活的三个要求,但是老师更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教学前分析: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对于角色与责任,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总之,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