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课件(2)

时间:2021-08-31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

  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 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

  1.从时间方面虑:2.从行程方面: < >50

  3.从速度方面考虑:x>5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梳理与补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紧扣问题概念辨析

  1.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

  设问2:能否举例说明? 由学生自学,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比如: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设问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吗?

  由学生自学再讨论.

  老师点拨:由x>50÷得x>75

  说明x任意取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 <,>50的解. <,>50, x>50÷都

  设问2: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由学生自学后再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点拨: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4.解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解不等式?

  由学生回答.

  老师强调:解不等式是一个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老师再适当点拨,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