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优质教学课件(2)

时间:2021-08-31

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总课时约为7节大课,其中授课约6.5节,复习0.5节。其中第一章到第九章属授课内容,第十章内容不要求,由学生自学,具体授课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约2.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货币产生的基本原理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介绍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构成。

  具体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的本质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第五节 货币制度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

  3.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

  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

  准备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辨析各种货币学说;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

  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等。

  第二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约1.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信用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几种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具体内容:

  第一节 信用及其产生

  第二节 信用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第四节 信用工具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信用的特点作用,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的斗争。

  2.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各种信用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