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分析(2)

时间:2021-08-3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在教学“量的计量”一节时,我搜集了许多图片、数据信息,例如,一把尺子 20 厘米,一天有 24 小时,一袋面粉 45千克,我身高 153 厘米,一块大地砖的面积是1 平方米…… 我把搜集的这些材料制成课件 ,给了学生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引发学生强烈的有意注意。 他们既认识了各种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单位,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增长了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导入新课

  着名的教育家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

  由此可见, 教学的艺术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巧设的每一个教学情境是那么的重要,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如何在“开始 ”就 “引人入胜 ”,这就要借助信息技术了,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生动的、形象的、饶有情趣的教学软件,有意识地创设一个数学活动的情境。 比如,我在讲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首先创设情境,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县城广场上, 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招展;公园花丛中,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天空中,一架架翱翔的飞机……教师适时插入: 同学们,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呢?就在于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轴对称。 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方便有效地创设了情景,优化了课堂导入。

  还有我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的镜头, 每当一个队员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 分… … 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

  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求平均数的问题, 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

  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 时代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手段的选择,作为教师, 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必将大幅度地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葛淑梅.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浅析[J].焦作大学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