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有多长》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范本(5)

时间:2021-08-31

  生:小指头的长大约是5厘米。

  3、师:一起来比划10厘米的长,发现小朋友的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长大约是10厘米。

  生:我发现我的尺子有二个10厘米那么长。

  4、师:说得真好。

  【反思: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我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具体指导学习1厘米,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让小朋友自主地去认识其他的较小的厘米数。注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通过类比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增进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五、学习刻度尺正确测量

  1、师:有只小熊说认识了厘米尺应该怎么测量呢?小熊请你来当评委,评一评怎样的测量才是正确的,请小朋友独立观察练一练第三题,独立判断后再与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生:自主判断,并小声地在组内交流。

  2、师:谁来当裁判评一评?

  生1:第一幅是错的,没有对齐0刻度。

  生2:第四幅也是错的,没有对准测量物体的起点,也可以说数错厘米数,

  生3:我认为第二幅是对的,5到10就是5厘米。

  生4:第三幅也是对的,0到5表示5厘米。

  生5:第二幅测量的方法既快又对,因为小熊笑得最开心。

  3、师:你明白了应该怎么样测量?

  生:先对准0刻度线,再看后面的数字。

  4、师:看蚂蚁搬豆图。先在脑中拿出“1厘米”,估计一下会是几厘米,并用尺子测量验证。(师巡视检查测量情况)

  5、师:现在你能量出课桌的长度吗?

  生:能,但是用尺子量的话要量好几次。

  生:用厘米数很多的卷尺测量较方便,量出是60厘米。  【反思:如果直观地告诉测量方法,虽然快捷实用,但学生得到的除知识之外,学习过程、探索过程被抹去了,思维训练受到扼制。设计“观察--比较--辨析--发现--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小朋友的看图理解能力,促其思维的深层发展。测量桌子的长度解决课始问题,并从中感悟测量较长物体用卷尺较方便。】

  六、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生:各自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师:看作业纸上作业,先是小组里的同学大家估计,再分工测量。

  【反思:引导小结本课的知识,做作业,不仅加深知识的理解,还注重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的总结,初步经历简单的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让学生通过作业对知识进行拓展,为下一节课的100厘米的感悟做铺垫。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

  了让学生在多次不同的操作中亲身感悟长度单位,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充分展开互动交流,实际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