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实践反思(3)

时间:2021-08-31

  生:是。

  师:那今天老师就在告诉你们一个新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

  1000个1克就是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板书,并齐读1000克=1千克)

  现在大家分别用手再掂一掂,这两袋盐,也就是1千克,看看1千克有多重?

  比一比:1克和1千克谁重?

  老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什么时候用克比较好,什么时候用千克比较好?(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

  师:一般说来,我们称重的物体用千克,轻的物体用克。

  那你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用克?那些用千克?

  (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在学生说了后,可补充并举例说明,为课后作业打基础)

  3、游戏

  左边一位小朋友手拿“克”,右边小朋友手拿“千克”,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听老师说题,学生自己选择该站在哪一边。例如:

  师:一个苹果重150()学生马上选择该站在哪一边。

  教师也可出示实物。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2)、小明体重30克。()

  (3)、一袋面粉重35千克。()

  (4)、一头大象重500克。()

  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是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学生由于没有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

  1、与生活相联系

  我在设计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抛弃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课堂实践的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内容引入时,我选择了“喝汽水”这个引子,学生不知道10千克的汽水有多少,表示愿意尝试,可当知道了讲桌上放的一桶水就相当于10千克水时,才明白原来10千克这么多啊!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这样学起来就很轻松了。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去捻一捻、掂一掂,等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想这样可以活跃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改变一下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3、教具直观、形象

  在课堂上我选择了农村孩子最常见的东西作为教具。例如:小豆子、小石头及一些零食等,这样就更加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