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品》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本课的编排特点是加减法同时呈现出两个问题,因此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考的空间上有了很大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但存在有些孩子提出这样得问题如:“小红比小林多几个?”等等,究其原因是孩子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趁机反问学生“你不知道小红比小林多几个吗?你真的从小红的话里读不出来吗?”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再请其他同学予以改正,最后学生提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问题。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情境与加减法的意义的联系”,明白“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更多,谁更少”等问题。孩子们在条件很多的情况下,甄选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此将问题分层次来解决。

  小林收集了26个塑料瓶,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4个,小红收集了多少的塑料瓶?

  在列式之前,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先摆一摆小林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在操作中体会到:如果把小林收集的矿泉水瓶数与3合起来,得到的就是小红收集的矿泉水瓶数。最后夯实基础,让学生说完整的话表达完整的意思,利用课件展示:紫色的积木块表示什么?红色的积木块表示什么?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我们用什么法计算?把它们合在一起又表示什么?请你与同桌来说一说不同颜色的积木块各自表示什么。

  在处理下一个问题: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3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再摆一摆小青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大家很容易就明白应该从从小林收集的26瓶中去掉4瓶就得到小青收集的矿泉水瓶数。列式为:26—4=22(个)

  然而我后面的巩固练习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因为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了诸如:鸡有10只,鸭有5只,鸡比鸭多几只?这类的比多比少问题。经过近半年的经验积累,学生对这类问题用减法解决的印象已经非常深刻,这种深刻的印象可能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多就是“+”,少就是“—”,而缺少认真的分析题意,理解题目中的两个量之间是以谁为 标准,如何比较等等问题。在随后的练习中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