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及反思

时间:2021-08-31

  情景再现:

  我选用了一篇有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赛课内容。课堂中有这样一个情景:

  1、师谈话导入;学生介绍有关安徒生资料。

  2、生初读全文,了解童话大意;

  3、生自读感受第一部分小女孩卖火柴的情节,然后结合具体语句、段落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请问你有哪些感受?

  生:我感受到小女孩很可怜。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

  师: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此时想得到什么?

  生:火

  生:食物

  生:爱

  生(名叫罗玲,平时沉默寡言、性格极内向):如果我是小女孩,不如死了!

  ﹙这个问题令大家一惊,随后,课堂一片哗然,听课老师交头接耳,学生也交头接耳,有的同学在笑,有的同学一边睁着大眼睛望着老师,,一边说着什么……最后又是出奇的安静。﹚

  我被这突入奇来答案搞蒙了,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我只清楚一点:千万不能批评她!但又应该怎么办,不去管这个回答吗?这显然是不妥的。我清了清嗓子(实际是思考、让自己冷静一下)说:罗玲,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样想的吗?

  罗玲:这个小女孩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她的妈妈早死了,爸爸不爱她,连唯一疼她的奶奶也死了。她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

  师:同学们认为她的看法如何?

  (课堂再一次热闹起来,学生开始讨论)

  生甲:罗玲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同意她的观点,虽然现在小女孩的生活是困难的,但不代表一点希望也没有,她不用去死。

  生乙:死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师: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丙: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于和困难作斗争。

  生丁:世界上就有许多勇于和困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人,如贝多芬……

  师:罗玲,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罗玲点了点头。看到罗玲真心领会,我心里踏实了。

  ……

  课堂结近尾声时,师:同学们,你们想对故事中的“小女孩”、“爸爸”、“小男孩”说些什么话吗?

  学生们说了很多感人且很有道理的话。我期待的目光又一次落到了罗玲身上,罗玲站起身说:“我想对小女孩说,你应该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你来到我们班上吧,我们一定会帮助你的。”

  (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后来,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罗玲的确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家里很穷,她的父母因为她是一个女孩不大喜欢她。这使她性格内向,对生活也比较悲观。我作为她的班主任,未能及早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而感到惭愧。从此我常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介绍一些名人在逆境中成长的书给她看……现在罗玲已经上初中了,听她现在的老师讲她的心理很健康,学习也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