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下册《估一估量一量》优秀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的身体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许多测量和估计的内容,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培养估测意识,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对“米”和“厘米”有初步的感知,知道“米”和“厘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也知道了“1米”和“1厘米”大约有多长。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停留在头脑中,并没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物体的长度的估测,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困难。

  学生学习的空间更为广阔,学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很显然,本节课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备强有力的教学组织和协调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在课的安排上,我的教学活动显得有点杂乱,没有秩序,我觉得这节课自己上得很失败。

  可能本节课的教学完全可以打破以往的在教室里上课,但由于空间的有限以及担心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组织管理好学生,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大范围的测量,而是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课桌,书本,文具盒,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在教室里面进行测量。

  首先让全体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比划1米的长度,虽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再次巩固,把1米的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对1米的表象进一步进行理解,为接下来的估计课桌的长度、测步长奠定基础,同时也积累一定的经验,原本这些过程都是可以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如何分工,并实现估计方法的多样化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只是将孩子的测量过程局限于教室甚至是课桌上的用具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