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钱学森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钱学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钱学森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

  1研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课文《钱学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钱学森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听听.

  2、我们都知道课文描写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和漫长的归国之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那坎坷的归国之路和他那份感人的爱国之心.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非常的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2`~6自然段,看看钱学森他想什么?说什么 ?又怎样做?然后把自己最有感触的句子画出来好好的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感情.

  2、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学习钱学森说的两段话。

  3、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学生朗读句子后。 师提问: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第一句话的?联系课文请同学说说。

  (1)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有怎样的条件吗?(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引导。

  (2)小结:是啊,面对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能有几个人抵挡得了,可是钱学森却不为之动摇回祖国的决心。板书:(一刻)这词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该回去的。”

  (1)学生齐的读这句话。

  (2)交流。联系第3、4自然段,了解钱学森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3)抽读这句子,让学生谈谈在读句子中懂得了什么?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5)小结:是啊,家再穷也是自己的家,祖国再穷也是自己的祖国。教师描述当时的中国面貌。(板书:不嫌祖国贫穷。)

  5、同时出示两段话,学生有感情的齐读。

  6、学习第5、6、7自然段

  (1)既然铁了心要回祖国了,又为什么一直到1955年才回国呢?这是什么原因使他不能顺利的离开美国呢?现在我们来听听一位美国高级将领是怎说的?

  (2)抽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见解。

  7、一个师是多少人?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是5000人是一个师,那么甲种是1000人,同学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一个钱学森就赶上25000人!这是个怎样的人?

  8抽读,学生想象钱学森踏上祖国领土的那一刻,他会说什么话?

  9、第6自然段又出现了(一刻)这个词,大家是怎理解这个词的,它跟第一次出现的意思又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0、请同学们用“一刻”这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四]、总结全文:小结:钱学森凭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种种阻力和困难,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回国后他发挥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五]、深化主题:

  (1)如果钱学森此刻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话呢?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

  [六 ]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文练习第二题。

  板书:19钱学森

  回程——思念祖国——渴望——归国贡献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颁奖词)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请结合颁奖词,走进课文,自渎,课文写了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1) 二(2) 三(3~4) 四(5~6)五(7)

  三、分段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学生描红。

  完成钢笔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钱学森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爱国)

  3.课文是怎样把他的人物特点传递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走近钱学森。

  4.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写下你的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圈画)

  二 精读感悟

  1.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出示:(我是中国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

  2. 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出示第二节)

  (1)为什么钱学森要特别强调“我是中国人?” (因为钱学森虽然在美国,但他心中想的是祖国,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国家。)

  (2) 所以他说——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我现在所作的一切”是指做的什么?(他成为了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请你们再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钱学森在美国时学习非常认真。不懈努力,付出了无数心血。)何以见得?

  (1)同学们,五年哪,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五岁,你们从六年级读到高一,这么多年,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度日如年 倍受煎熬 望眼欲穿 寝食不安)

  (2)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虽然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说——读!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恳而又坚决地说——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出示最后一节)

  (3)“卓越”是什么意思?(超出一般的,非常出众的。)怀着对钱学森的敬佩之情,用热情赞扬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7此时此刻,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 (生写并交流)

  老师此时也想起了孟子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穷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 (出示)你能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吗?让我们把钱学森他那高尚的情操融在我们的心中吧!再读这句话

  三 拓展练习(选做)

  1搜集钱学森的有关资料,仿照前一课的“作家卡片——巴金”,制作一张“科学家卡片—

  钱学森”

  2搜集其他爱国之士的故事

板书设计: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爱国之心 一刻也没有忘记

  报国之志 一刻也没有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