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教学反思(3)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61“软”指柔软,以触觉写视觉,“涌”指涌出,运用比拟的手法。(步骤一)

  61春日的傍晚,夕阳柔软的红光照在东山上,而东山被白雪覆盖,仿佛是银山像自己涌来。(步骤二)

  61“软”生动的写出夕阳余晖的可感可触,柔和温暖;“涌”形象的写出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步骤三)

  八、课堂小结

  61步骤一:释词义 明手法(先看炼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61步骤二:描景象、摹情态(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61步骤三:点作用、表感情(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九、作业:

  61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1春日即事

  61李弥逊 ①

  61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61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61[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61(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设置了明确诗歌语言的贴切性、丰富性和创新性三个教学环节,通过三个环节的连接照应,在具体诗歌中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含义,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诗歌阅读兴趣,有利于诗歌教学的进一步推进,使学生掌握了炼字的技巧,并通过成功获取知识技巧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激发学生鉴赏古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但也有不尽如意的地方: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没有把握好教育技巧,引导时机。例如在讲解《南浦别》时,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我急于让学生说出准确答案,而没有给答错的同学阐述的机会,如果这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失误之处效果会更好。

  2、以标准答案为媒介,明白自己做题过程中的得与失。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思,寻找自己的分析诗歌中的得与失,为以后备考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