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五个男子汉的教学实录与反思(2)

时间:2021-08-31

  师:这些句子仅仅是真实准确吗?它描写细致,生动形象,具备了文学作品的特征。(板书:生动形象)

  师:为了表现这15天的漫长和经历的艰难,你准备怎么读?

  诵读点拨:语速(语速:慢,甚至一字一拖)

  生J:15天啦,我们也没想到,我们也没想到啊!

  师:你读得越来越好了。但是还有进步的空间。

  (2)

  师:重要词语,大家为什么选择“没想到”呢?没想到什么?

  生L:没有想到能活下去。

  师:是啊,没有想到最后获救,没有想到能够挑战生命极限,没有想到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他们成为最后一批获救的人员,所以说,他们是“最后的”人。)(在“最后的”下面划横线)

  师:五个人靠什么创造了奇迹呢?请划出相关句子并品读。

  生O:他们靠经验创造了奇迹。请看第七段:怎么办?得出去。往哪走?往上?往下?老陈有经验,他不同意往上走。

  师:几个问句在一起,表达了什么感情?

  生O:一种急切。

  师:你要读出那种急切感啊。请你再读这个句子。

  生O:怎么办?得出去。往哪走?往上?往下?老陈有经验,他不同意往上走。

  生P:他们靠强烈的求生欲望创造了奇迹。请看30段:矸子真硬,扒开一条缝,人硬往里钻,肚皮蹭破了,满手的血。他拼着命撬开一块块矸子,简直是一寸一寸朝前挪。

  师:为了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作者运用了一些极其准确生动的词语。请你把这些动词重读好吗?

  生P:矸子真硬,扒开一条缝,人硬往里钻,肚皮蹭破了,满手的血。他拼着命撬开一块块矸子,简直是一寸一寸朝前挪。

  生Q:他们靠群体的力量创造了奇迹。44段:五人挤进一节车厢。除一人在门口放哨,观察巷道尽头,继续等待灯光,其余的人都紧紧地抱在一起。身上的热量都不多了。这时候我们已经不知道时间,就这样抱在一起。

  师:这些句子,既真实准确反映了当时的困难,又生动形象描写了人物的表现。我们再读最后一段,要读出什么感情?

  生J:激动喜悦之情。15天啦,我们也没想到,我们也没想到啊!

  (3)

  师:其实,这个句子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语被大家忽略了。

  生R:我们。

  师:为什么你认为“我们”很重要呢?

  生R:我们是主人公;以“我们”的采访笔录为主要内容。

  师:“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找出能表现“我们”年龄、身份、处境、心情、性格......的句子,请划出来。

  其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语言的真实准确?

  生S:文章最前面的人物介绍,表现了“我们”的年龄、身份,语言真实准确。

  生T:22---28段,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我们”的心情、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师:现在,你就是小王,请你再找两个和小李与老陈性格比较接近的人物,三个人分角色来读这些句子。

  生U:渴,累,害怕。非常绝望,非常绝望。这个句子生动形象,表现了人物心情的绝望。

  师:表现心情的绝望,为什么用两个“非常绝望”?

  生U:强调。

  师:这是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第二个“非常绝望”,要读得更重。请你再来读这个句子。

  师:五个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坚强。

  师: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人是男子汉,在严刑拷打中坚贞不屈的人是男子汉,在灾难发生,濒临死亡的情况下,顽强地与死亡斗争以保存生命的人,也一样是男子汉。这这爷儿五个,是五个真正的男子汉!(在题目“五个男子汉”下面划横线)

  我们再来读最后一句。诵读点拨:重音、标点、修辞。15天,我们,没想到(重读),两个“没想到”,两个“我们”,反复强调,后一个更强烈!

  生J:15天啦,我们也没想到,我们也没想到啊!

  4.拓展延伸

  师:为了表达对五个男子汉的赞誉,本文的语言既真实准确,又生动形象。像本文这样,既准确,又生动,既有新闻性,又具备文学性,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就叫报告文学。通过学习这篇报告文学,大家第一次看到题目产生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了吧?我们把问号变成了感叹号!这是对文章的感叹,对人物的感叹,更是对生命的感叹!其实,这个符号还可以变成省略号。因为,男子汉们的精神,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继承、发扬!

  【教学意图】

  《庖丁解牛》中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一篇文章也是一样,教师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切入点,“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事半功倍。

  我发现文章最后一段特别耐人寻味:“15天啦,我们也没想到,我们也没想到啊!”于是,我把这一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关注学生的生成,完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15天: 最后的 五个男子汉

  教学反思:

  《15天:最后的五个男子汉》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中的一篇建议略读的课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报告文学。这篇文章,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我首要考虑的问题。思忖再三,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报告文学新闻性兼文学性的特点。2、理解主人公与死亡顽强抗争的精神。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本文的语言特点------既真实准确,又生动形象。教学难点: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庖丁解牛》中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一篇文章也是一样,教师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切入点,“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事半功倍。

  我发现文章最后一段特别耐人寻味:“15天啦,我们也没想到,我们也没想到啊!”于是,我把这一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关注学生的生成,完成教学目标。  因为切入点巧妙,课堂的最后,我甚至有了一种感觉:“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足,比如,因为是借用兄弟学校的录播室和学生,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至于提的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另外,感觉课堂有点急,有点赶,这些都是需要注意并且调整的地方。

【最后的五个男子汉的教学实录与反思】相关文章:

1.《我是男子汉》的教学反思

2.我是男子汉的教学反思

3.《信任》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4.《最后的时刻》的教学反思

5.《最后的淇淇》的教学反思

6.最后的玉米的教学反思

7.《学弈》展示课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8.我是男子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