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反思能力(2)

时间:2021-08-31

二、教师的反思能力如何加强

  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就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自我剖析。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是专业工作者,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教师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调整或改进。自我解剖是痛苦的,特别是找出自己的问题的过程更是难堪的,因此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剖析。通过自我剖析,一旦找到了问题,特别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也会带来主体精神的享受。

  2、以教师为镜。把其他教师作为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为此,一要认真做到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溶入自己的经验中。但不要片面地模仿,应该主要吸纳他人的思想。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模仿不来的,一味地模仿往往会出现“四不象”的不良效果。二要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往往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这时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应该尽量减少背对背的评课方式,加大面对面的评课力度。因为面对面的评课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更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若想真正做到面对面的评课,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评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评课的过程中,不应带有其它功利色彩。

  3、以学生为镜。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获取学生意见或建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仅知道一个量化分数没有太大用处。让每个学生写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综合评价中应着重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要求学生给出改进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考。例如:学生在综合评价上向我建议把课堂还给他们,为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上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总结。尽管有些学生的探索可能是错误,甚至是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我都要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大胆探索、猜想的精神,并把他们引导和启发到正确的思维上来,绝对不能棒杀另类答案。比

  如我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先进行小组讨论:表示a、b两数的平方差。发现讨论的结果一点也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先做几道习题,要求他们根据练习找出规律? 107×93; 76×84; 96×84;111×89;这个环节后,我发现竟然有一些学生感到题目太简单,思想有开小差的现象,于是。我信手拿起一张纸说:矩形纸片长宽分别为a+b、a-b,你能求出矩形的面积吗?它有几种表示方法?很显然,通过这样的对知识的变形教学,达到了课前预计目的:(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3)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第一,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库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第二,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即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5、加强反思指导。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诚然,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导也是必要的。这样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少走弯路,不断加强反思能力,提高反思效率。这种指导主要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反思策略的指导,即反思方法、途径、技巧等的指导;二是反思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应让教师明确反思的具体过程。奥斯特曼和可特凯普的反思过程理论值得广大教师借鉴。他们认为反思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积累经验——观察和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积累经验指教师通过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在此阶段,获取更多的信息很重要,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相关理论等都会起作用。教师一旦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就会感到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开始进入反思活动;观察和分析指教师广泛地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等。比如,通过长期的教学发现和总结,我得到学生上课期间不主动学习的原因通常有三种情况:获取一定的信息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重新概括是在分析和认识了问题的成因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和新的策略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积极验证就是积极验证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育方案,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又积累了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的循环。

  所以,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教学实践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和整合,才能自我成长。

  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反思,同时也要会反思。教师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学生在反思中积累知识,从而折射教师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浅谈教学反思能力】相关文章:

1.教学反思浅谈

2.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反思

3.浅谈美术教学反思

4.浅谈美术的教学反思

5.浅谈反思性教学

6.浅谈英语的教学反思

7.有关音乐听觉感受能力的教学反思

8.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