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持久地提高教学能力,不仅是高校教师,也是高校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体会出发,对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几点建议。
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
(一)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知识水平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向学生传业解惑的必要前提。如果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不高,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专业理论知识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除了专业知识外,高校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探索真理、热爱工作、尊重学生、不断学习等。虽然这些方面不像专业理论知识那样,可以看到直接的教学效果,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一点一滴融汇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自主学习包括专业前沿理论学习和教学创新理论学习两个内容。一方面,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改革成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水平。这两个方面都是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二)对教学大纲的把握
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特点、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是一门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准确深入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是对教学大纲的准确把握,并在教学中贯彻执行,以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专业培养目标体系服务。
(三)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预测、教学方法、互动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教学设计是综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前进行的预期性教学规划,能为教学进行奠定基础。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之前的估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即时进行调整,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气氛、互动等,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一样,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革新一方面得益于教师前沿教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将二者结合起来,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理论发展,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一)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但所需周期长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之一,是教师自己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如难点的处理、重点的把握、有效调动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等。但由于教学周期长,一门课通常一学年只开设一两次,因此通过教师经验的累积来提高教学能力,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缺乏教学经验,急需提高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更是一个瓶颈。
(二)教师自主学习和创新,但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与积累教学经验相比,教师主动学习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在提高教学能力方面更为积极有效。但高校教师主观上并不愿意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上,而更倾向于将精力更多放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上,这主要是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首先,教学考核以量化为主,且量化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质量。教学考核通常包括常规项、专家督导、学生评价三项内容,主要涉及课时、教学资料、新开课、指导学生、督导组专家打分、学生打分等项目。就常规项而言,例如教学设计,只要有就可以,至于是否反复修改,是认真设计还是敷衍塞责,往往不能够在得分上有所区别。专家督导组的意见非常重要,但通常所占比重较小,且很难在每一学期涉及所有任课教师。每学期中期,学生在教务网上给任课教师打分,形成学生评价。一方面,学生评价表并不因为课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评价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强;另一方面,这容易形成为提高学生评分而迁就学生或威吓学生的趋势,不利于学风师德建设。
其次,职称评定侧重于科研,对教学的重视不够。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明显倾向于科研,如发表多少篇核心论文,完成哪个级别的科研课题,这些往往成为晋升的关键因素,而教学只是涉及课时、课数等基本情况,且门槛较低。这样的情况必然导致高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对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职称较低但同时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此。长此以往,大学会越来越像科研机构,教学质量下降,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参加培训和交流,但系统性和广泛性有待提高
接受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的培训,是迅速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捷径。而和同行进行交流,则更直接且具有相互性,还可以分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但是培训往往是短期的,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大学的校级培训,对于非主流专业而言,针对性也不够好。通过学术会议进行交流需要一定的费用,机会也有限。培训和交流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普遍性和持久性,对提升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