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溶液教学反思4

  新课改实施以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全面、辩证地反映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内在规律这三个要素对教学设计的整体要求,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设计教学设计。 《溶解度》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实验从观察比较食盐和砂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进一步理解溶液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探究,旨在于让学生理解溶质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具有一定的限度,意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探究分为两步。第一步: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学生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常会提出的问题。那么,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本课第二部分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第步: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学生们两人一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随后,各小组一边实验,一边做活动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研究结果。

  本课没有什么知识难点,操作技能也比较简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理解的不够细致,只求了解个大概,故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理解不到位,容易出现知识性错误,包括在处理和回答问题时仍运用生活语言回答问题,与所学的化学知识脱节。我的设想是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过程,抓住本质,深刻理解随着溶解的进行,溶液组成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教学反思:

  一、 这节课的研究问题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创设情景以演示实验和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想要亲自动手研究的问题,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其实让学生真正科学地经历过程并非易事,学生在课堂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形无神的活动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关键是看你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挥作用,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自身行为的主导者、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无论得到的答案是对或错,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我这节课的设计正是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一勺一勺的加食盐,边搅拌、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三、这节课设计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具体怎样操作,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只提出了50毫升的条件,怎样制定研究计划都交给学生充分讨论。这给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创造空间。

  四、这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合作交流和汇报修改的活动,学生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结果的讨论、汇报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实现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总体上看,这节课在理念上我是突出了教学生怎样学而不是学什么,在教学上强调让学生真正而不是形式地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溶液教学反思5

  说起溶液,同学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溶液随处可见。那么在本课的开始,我首先向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大致的溶液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溶液的相关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溶液》这一单元,第一节一开始,便道出了溶液的形成。对于溶液,学生们可能已经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了,但是对于溶液形成的原理,却是一窍不通。那么我在讲解溶液的形成时,着重讲解溶液的定义以及溶液形成的原理。在讲解溶液形成的原理时,大部分同学一头雾水,那么此时,我就着重举例,让学生在所举的例子中发现溶液形成的奥秘。在本节中,还介绍了一个现象—乳化现象,这种现象和溶液的形成颇为类似却又有一些明显的不同。那么,为了让学生能更简单地区分这两种现象,就要举较多的例子来说明,而且这些例子与生活实际很贴近。在本节中,最重要的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以及相互转化。由于还没牵涉到溶解度的概念,所以,在介绍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所列举的例子并不是特别困难,主要是让学生能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在本单元的第二节,主要介绍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和溶液的配制方法。在这一节开始了化学中的计算,由于是首次牵涉到化学计算,所以在讲解溶质质量分数这一小节,我着重举例,以使学生能更加快速、更加透彻的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它的计算方法。在理解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之后,还要列举一些变式,以让学生融会贯通。在学生了解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之后,紧接着是溶液的配制。由于在溶液的配制中,也需要进行计算,所以,前面所学的内容和本小节的内容相得益彰,对学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溶质、溶剂的判断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碘酒、石灰水、稀盐酸这个三种溶液的溶质,容易出错;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现出对实验本身的兴趣浓厚,但是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比较薄弱,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对于溶液的用途,学生有很多切身体验,课堂中用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使课堂气氛显得死板。因此,可以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出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溶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溶液个人教学反思

2.溶液的浓度教学的反思

3.《溶液》教学反思范文

4.《溶解与溶液》教学反思

5.《溶液与溶解》教学反思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复习课教学反思

7.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范文

8.《溶液组成的表示》化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