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反思5则

时间:2021-08-31

  篇一:5灰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5灰雀

  主讲者:程燕霞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3、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的?

  ▲三、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二)学习3——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请大家读列宁的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

  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3、思考: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

  的?出示。

  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

  喜爱有什么不同?

  (三)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

  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积累提高

  六、板书设计:

  5灰雀

  (惹人喜爱) 喜

  放

  列宁 男孩 (诚实)

  知错就改

  课后小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āo wài sàn bù hu zhě miàn bāo zhā

  ( ) ( ) ( ) ( ) kě xī yǎng wàng yán hán huān bèng luàn tiào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郊() 城() 底() 惜() 较() 诚() 低() 借()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爱—( ) 仰望—() 寒冷—( ) 肯定—( ) 可惜—( )

  四、请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写下来。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

  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