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拼音的创新与实践(3)

时间:2021-08-31

3.学习拼音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发生质的变化,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学龄前儿童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

  ①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思维源于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敏锐、精细的观察是创新的起点。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迪学生仔细地观察日常生活,教给其观察的方法,使之能抓住特点,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曾引导学生这样观察第33页的插图,首先在学生观察后我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夏季。”“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有的说:“小草绿了,花儿开了,蝴蝶正在花丛中跳舞。”有的说:“老爷爷穿着短袖上衣,在树下乘凉。”有的说:“树木的枝叶长得又多又密,喜鹊在树上唱着歌呢。”我又问:“老爷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老爷爷坐在大树下的竹椅上听音乐。”“你怎么知道他在听音乐?”学生回答说:“因为爷爷的耳机边有一个五线谱号。”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②在拼音教学中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已知事物和观念的基础上,努力去探索新事物和新观念,并借助大脑对已知信息的加工、整理与推测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能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以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在教学复韵母“üe”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用编故事的方式解决复韵母的组成问题。其中,有一个孩子是这样编的:“有一天,小鱼儿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时,一只大白鹅也跳进了水里游泳。小鱼见了,连忙大声喊:‘鹅哥哥,鹅哥哥,让我们做好朋友,亲亲热热在一起。’”孩子那充满童趣的想象不得不令人赞叹,这不正是一种创造吗?

  在一年级拼音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拼音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把学习拼音与发展语言思维相结合,把学习拼音与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创新教育在拼音教学中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