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的汉语拼音的把握

时间:2021-08-31

  1、《课标》

  ①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

  ②学段目标(1─2):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能借助汉语拼音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

  ③教学建议: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教材(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为例)

  ①人教版:汉语拼音教学紧跟在入学教育之后共13课,四个复习课,共需约20个课时,至少需要三周时间。课本第6─43页,共38页,占课本总页数的约1/4。

  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体现了《课标》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的要求。音节主要以拼读结果的形式呈现,主要是为了通过儿童和音节的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更好的发挥识字的作用。拼音教材中安排了70个汉字,只要求认识,即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写,不认识偏旁,不作字形分析。拼音教材中的儿歌,主要为了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激发学习兴趣。熟读即可,不要求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教学汉语拼音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

  ②北师大版:在入学教育(上学了)之后安排了4篇识字课文,四个语文天地,然后安排了5课的汉语拼音教学(字与拼音)共需约30个课时,至少需要四周时间。课本第22─50页,共29页,占课本总页数的约1/4。

  教材中同样有意境优美的情境图,体现《课标》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的要求。音节以拼读过程和拼读结果的两种形式呈现。既关注拼读的过程,又体现拼读和结果。拼音教材中安排了82个要求认识的汉字,28个要求学会的汉字。拼音教材中的儿歌,古诗、童谣等主要为了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激发学习兴趣。要求读读、背诵,不宜分析讲解。两个虚拟的学习伙伴丁丁、冬冬在教材特殊位置的反复出现,既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在孩子学习过程进行提醒、暗示的点拔,可以说这是北师大教材特有的安排。

  总之,在汉语拼音的教学安排上,我认为人教版教材注更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在夯实基础同时,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则相对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在此前提下,渗透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体现过程与方法。虽然在结合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要求上比人教版教材难度要大,任务要重,但在汉语拼音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在驾驭教材上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这也许就是北师大版教材开始运用时教师不适应,学生难接受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