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醉翁亭记的复习指导学案(20)

时间:2021-08-31

(2)也

  表陈述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在乎山水之间也四、再读课文

  集体朗读全文。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集体朗读课文

  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

二、由学生自己边背边理清文章脉络。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三、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四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二、主旨探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7

  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明确: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6.小结。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三、写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