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是他的作品中的一绝。
跟着朱自清学散文
从二连浩特回来,我就一直想写一篇散文。这倒不是因为我有这方面的特长,而是那里的景色实在让我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可是我从来没写过写景散文,不知如何下笔。多年来,我教散文,总是偏重于欣赏意境的美、语言的美,却很少涉及怎么去写,所以,我的学生除了记人记事和议论这两种文体外,几乎不写写景散文。
在我看来,写景散文主要有三难:一难是切入点不好找,二难是篇幅拉不长,三难是理的渗入不易。想一想,还是向名家求救吧,初学写作,当然应该从模仿名家开始。名家找谁?当然首选朱自清。一来他是散文魁首,二来中学生都接触过他的作品,模仿他也能给学生做个示范。于是找来《绿》《荷塘月色》等朱氏散文,仔细研究这些文章的写法。
先解决切入点的问题。要写的东西很多,总不能想到什么或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吧,总要找个点把这些东西管起来。这个点可以是主题,也可以是某种景物或景象。没有切入点,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或旅游景点介绍手册。到一个地方,突出它的特征是什么?给你感触最深的景物或景象是什么?找到它们,用它们来管住所有的景物,散文就不“散”了。《绿》写的是梅雨潭的景色,切入点就是一个“绿”字,用“绿”来表现梅雨潭的突出特征;《荷塘月色》写的是清华园的荷塘,切入点是“月色”,一切景物都是月光映照下的景物。
二连浩特留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是蓝天。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蓝蓝的天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纯净的天和淳朴的人民不就沟通了吗?主题也有了。对,就从天空切入。于是,我的标题有了,――“二连浩特的天空”。第一句,就模仿《绿》的第一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于是我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