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九龄风度”(2)

时间:2021-08-31

  拓展阅读:张九龄和屈原的橘子是一个忧伤的宿命

  楚子说《唐诗三百首》的第一篇发出之后,有粉丝在留言中提到“皎洁”两个字,我回复时顺便讲了一讲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关于双声连绵词和叠韵连绵词的最基本特征。对此感兴趣的,可以点开那篇文章,下拉到留言位置,去了解这个知识。

  我希望“古诗学堂”真正能成为大家增加国学修养、诗学修养的掌上课堂。

  今天,仍然是讲《唐诗三百首》的第一卷第一篇。因为张九龄的《感遇》这一篇,共收录了两首诗。今天讲其二:江南有丹橘。

  张九龄的这组《感遇》共有十二首,《唐诗三百首》中的其二,在张九龄那里实际上是其七。

  这首诗说的是: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的柑橘,我很乖,却怎么样也没人爱……

  咦,这不是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吗?

  对。中国文人的咏物言志,是有传统的,从《诗经》《楚辞》这个源头开始,到盛唐的李杜,再到今天舒婷的《致橡树》,赵传唱的“小小鸟”也算吧。一条绵延了几千年的文脉。

  张九龄在其中的位置如何?很重要。

  因为齐梁时期,中国的诗坛在南京、镇江一带最活跃,但是他们玩格律、玩辞藻,把形式弄得花里胡哨,不料内容却苍白起来。

  隋和初唐把这个风气带回北方的宫廷,形成一个在国内影响力巨大的宫廷诗派,这个诗派到武则天时期,被三个把持朝政的女人武则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推到了登峰造极。

  举个例子吧,太平公主在宫廷里呆得腻了,到外面建造了一座大花园,邀请政界、文化界名流去游园,然后一起玩写诗的游戏。这些诗的任何一句都挺美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无一不是精彩毕现,但是完整地读下来,却觉得苍白空洞,无聊至极。这些诗,没有一首流传得开的。所谓的“宋齐以后,绮丽则无风骨,雕刻则乏气韵,工造句而不解谋篇,浅薄极矣。”

  初唐四杰曾经想扭转这个风气,但是他们是边缘人物,有的还很短命,所以只是昙花一现。

  张九龄不同,他是宰相啊!他是被唐玄宗表扬为有九龄风度的人;他的诗,是可以登在宫廷诗刊头版头条位置的;他破格重用了王维孟浩然这样的新锐青年,提拔过王昌龄、钱起、暴毋潜、李沁、皇甫冉、裴耀卿等诗人。所以,他就成了诗经楚辞、汉魏诗到盛唐诗之间的一座必不可缺的桥梁。

  落到他的个人创作上面,这首“江南有丹橘”,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作品。

  张九龄们的内容建设,和上官婉儿们(婉儿不算代表人物,只是和大家脸儿熟罢了)的形式追求,构成了格律诗诞生的肥沃的土壤。格律诗这朵世界诗歌史上最绚丽的花,即将绽放。  【今日读诗】

  《感遇·其二》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