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李碧华(6)

时间:2021-08-31

  工笔细绘和写意式的点染是张爱玲的另一大技巧。如“有一天,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雨味。放眼望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远处有淡灯摇曳,多数的人家还没有点灯。”对日常的把玩“没事的时候他在后天井烧个小风炉炒菜烙饼吃。他教我们怎样煮红米饭:烧开了,熄了火。停个十分钟再煮,又松,又透,又不踏皮烂骨,没有筋道。”这就是上海人才有的耐心和情致,上海人的精致和可爱也全流露在这里。所以,张爱玲的散文格调基本是闲逸的,当然,苍凉依然是其底色,那是流淌在血管里的东西,但是没有大悲,大喜。

  她看透了人生和感情,却并不贬斥它们,她善于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道出人性的虚伪和人生的苍凉,这样的痕迹在她的散文中常常会显露出来。比如“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而李碧华的散文里弥散着的是港粤风情,沾染的是岭南文化色彩。又因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所以散文中西方文化色彩十足,西餐文化,西片,西方物质文明气息浓郁,有时反倒遮盖了本土气息。

  张爱玲散文的联想多是有情感铺垫的,有意境的营造,所以意想之间有很大的黏连,不至于因思想破坏了文章整体的浑成、流畅,联想是层递式的,而李碧华则是脑筋急转弯。大都市的精明练达造就了李碧华说教式的语言,她的文笔是如此犀利,泼辣,仿佛一匙麻辣汤浇下去,辣得人心肺生疼,然而,即使是疼却也让人酣畅淋漓。这种泼辣主要表现在对人生世相的洞若观火似的体察,对男女情爱纠葛的剖析鞭辟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