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张爱玲:其作品命运坎坷,曾被视为反动文学(5)

时间:2021-08-31

  张爱玲在当代的火热,也带动了许多模仿者。李兆忠说:“有粉丝就有模仿者,这也无可厚非。模仿也挺好的,后来人缺少张爱玲的底蕴、艺术修养以及世界化的视野,要想和张爱玲一样,走出自己的道路,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所以,从张爱玲的文学中汲取资源,也是未尝不可。”

  不过模仿终究不可太过。对此,李兆忠说:“首先来说,模仿很难真正获得很高的成就,模仿再好,也难以超越前人,形成自己的风格。其次,有一些人会把张爱玲作品中那些负面的东西拿出来,再往极致的方面推,张爱玲描绘人性的坏和黑暗,他就更坏、更黑暗,好处是很容易让人记住,坏处是没有根基,自然也没有太大价值。”

  实际上,类似的现象很多。李兆忠说:“许多模仿者,往往会将原作的某一点拿出来,加以强化和放大。不光学张爱玲的如此,学别的作家的也如此,包括学鲁迅的,也是这样,这种模仿不足取,也不应该,作家们的创作,都有他们的根基,所见所闻所思,再加上自身的文学修养,最终写出来的作品才会动人。而模仿者没有这些,只是单纯地将某些东西加以想象和放大,等于无根之水,没有意义,也很难真正打动人,最多是给人一点儿新奇感,感官上的刺激,不可能持久,也很难出现优秀的作品。”

  北京晨报记者:周怀宗;

  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兆忠。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