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

时间:2021-08-31

  三、小说中色彩语言的应用及其悲凉意蕴

  张爱玲被称为“四十年代洋场社会的仕女画家”,她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通过新颖独创的色彩描写和丰富雅致的语词运用,表现了大都市的光怪陆离和风情万种。色彩之于她,是绚烂至极,是灰暗极甚,再艳丽的红花绿柳搭配其身,是掩盖不住的凄冷与哀婉,再黯然无味的低调隐匿,是倾泻而出的高贵与典雅。在她的小说里,自然景物,如月亮、花草、树木、风、雨,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光影变化中,随人物内心的波动而设计。小说的“颜色”是视觉化语言,曲折有致的叙述流程中,漂浮着妩媚的花朵,那就是意象。

  《沉香屑——第一炉香》,薇龙受乔琪引诱的那夜,月亮是一团蓝阴阴的火,在湿热的午夜荧荧的跳动。我们感觉到薇龙仿佛置身于深夜的坟场,危险、恐怖,令人毛骨悚然。蓝月亮不仅渲染了环境气氛,而且暗示出薇龙在情场上的危机。 张爱玲用她独特的色彩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浓重的画卷,带给我们的是那个世界所独有的犹如油画般厚重的心情。

  四、悲剧之源

  在20世纪中国的女作家中,张爱玲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她生于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家庭,却在晚清贵族彻底衰败的年代,张爱玲亲身目睹了父母两个大家族的衰败与瓦解,并且切实的感受到了战争的威胁。这一切在她的早期生活中留下了创伤性的体验,这些深刻的经历在她心里烙上了乱世的悲鸣,使得她的思想里有着根深蒂固的伤感。

  张爱玲父母感情不和终致离异。她便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受尽了他们的欺凌和侮辱。张爱玲的童年是在父爱母爱稀薄的时空里度过的,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爱,而是旧家规的威严和新时尚的束缚,敏感内省的张爱玲心灵自小就落下了落寞的阴影。这些经历使本来性格就内向的张爱玲更趋于孤独哀伤,加上她的聪慧多思,更使张爱玲对人生持一种深不可测的态度,且永远抹不掉心底深处的悲哀。张爱玲在一个隆冬的夜晚,从那充满腐朽气味的旧家庭逃走,并再也没回去过。这一切深深的影响了她。张爱玲变得敏感,沉静,庄重而忧郁,过早地接触了社会,认识人生,这使她产生出对人生的否定情绪和浓郁的悲观气质,她的第一部习作——七岁时所写的小说——便是一个悲剧故事,这也使得她从此珍惜人世间一切可品尝到的舒适,并在品尝的同时仍抹不掉心底深处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