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4)

时间:2021-08-31

  张爱玲文风异常特殊,她的文字无法归入任何派别,自成张体;她的语言汲取了古今华洋的众多营养;她的作品融合了前卫与世俗的矛盾复合体。她需要一种领先于整个时代的脚步和游走于整个时空的快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他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他不够严肃。”“奇异的西方文化的鲜活”和“东方文化中沉沉的**片”陶冶出她深厚的民间文化素养,西方文化的熏陶又使她衍生出相应的褒贬原则和审美标准,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文化教养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文化人格,而这种人格在她的语言上得到充分表现。

  张爱玲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完全迥异的语言风格,雅致、瑰丽、珠圆玉润,胡兰成曾说过“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但她创造了和谐,而仍然不能满足于这和谐。” 那一个个繁华下的满目疮痍,富贵中的凄清哀婉,温柔下的忧郁悲凉,在张爱玲华丽凄绝的语言下向世人诉说着“撕裂了的美”。

  张爱玲永远是站在故事之外为读者讲述一个个苍凉的故事,故事中没有她的态度,她的喜好。她总是用冷漠隔离的神情和语言,淡淡地说着别人的事,那人是哭是笑是喜是悲都与她无关,她从不尝试去同情哪个人,她总是高高在上,像看戏般看着世间百态,这种置身事外的冷言冷语成就了独树一帜的“张式语言”。要是非得找出带有她个人色彩的

  语句,大概只能是在文末了,一两句结尾,留给观众独自想象的空间,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她的结尾总是那么短,寥寥数句,却发人深省。

  当然不能不提她华丽的语言,这影响了后来一大批作家,安妮宝贝、张晚然等青春作家或多或少受到她的影响。没有鲁迅的讽刺,没有沈从文的厚实,没有李碧华的尖锐,她的文字,仿佛日本的樱花,一片片飘落,划出优美的弧线,美得让人心痛,让人不忍打破这份华丽。她的文字是精致的,女人总是喜欢外包装漂亮的东西,文字也不例外,她的文字总是被那些小资和伪小资们拿来说道,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