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再别康桥》的美学特征(3)

时间:2021-08-31

  假如我们用孩子般的率真而惊奇的眼睛去看世界,难免有些“悖论”的心态,不管是诗人还是平常的成年人,都有意无意地被“道理”、“闻见”的熏染而社会化,因此,对艺术家提出成熟与童心的对立,或者形成双重视角的审美视野,既要有成熟、深刻和理性的眼光把生活的底蕴揭示出来,又能把天真、陌生和感性的诗性光辉放射出去,以摆脱平庸的常识眼光——

  云彩往往出现在雨后初晴的天空,闲游着自由,一会儿光辉圣洁,纤尘不染,一会儿像是高蹈尘外的仙女下凡,秀丽飘逸,自在无束的样子恍如回归到人类的情感之初,当作者手下的笔底的文字幻化成“西天的云彩”成为作别时的情态,那视野的氛围却是一反常态的“轻轻”、“ 悄悄”的描写,引发人们的联想到诗人重回母校,就好象是一位洒脱的游子,无声无息地来,无影无踪地走,又像一阵轻轻地来,悄悄地走的清风,不愿意也不忍心惊动如母亲般忙碌操劳,打扰其情人般酣睡梦乡,带着舒缓的节奏,附丽着轻盈的动作,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和缠绵的情意,致以轻柔静谧的问候,初看起来,轻盈空灵的情调,烘托出一种柔美秀丽的意象,通过诗歌整体结构的渲染,“云彩”被赋予了更多理想与情感化的色彩;再借一步端详,“云彩”呈现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云朵,宛似匿藏着女性典雅的秀丽、心性自由的浪漫以及母性的光辉圣洁,这样的这样,作别的却不是母校的康桥,契合在我们想象里的也已经不是自然界的云彩,是一种超越这种对象而又体会到作者遗失在康桥的刻骨铭心的爱,与那永世不忘的挚情,那挥之不去的销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