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4)

时间:2021-08-31

  4、将识字教学、作文教学相结合。请看例文:

  “吊”字的觉醒

  “吉”正在过80大寿,家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席散人尽之时,一个黑影来到了他的卧室。

  “别怕,我是——”见“吉”要喊人,那个黑影赶紧说。

  “你是谁?” “吉”惊魂未定地问

  “我是‘吊’,20年前,我18岁的时候,和别人吵架,一气之下,上吊死了。”黑影说。

  “哦。”“吉”很是同情。

  “今日登门,有一事相问:您老这一生,总是乐呵呵的,从来没见您老有什么烦恼,而我,活着的时候,烦恼不断,一心只想死,而死了之后,还是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吊”带着痛苦的表情问。

  “‘口’是是非之根,烦恼之源。好多人好以口逞能,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招来是非。你看除你之外,还有‘呆’、‘号’、‘咒’、‘哭’、‘骂’、‘噪’等都把‘口’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后果不都是一样的吗?而我也有‘口’,‘喜’也有‘口’,但我们总是把它放在最次要的位置,从来不去炫耀,所以我们离烦恼很远而离快乐很近。”“吉”语重心长地说。

  听了“吉” 的一番话,“吊”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选自孙三周《大撇和小撇》,2007年中国工人出版社)

  吉”字和“吊”字在文中变成了有思想、有感情、能说会走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呆”、“号”、“咒”、“哭”、“骂”、“噪”等都“把‘口’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想像的后果,再通过“吉”字和“喜”字作对比,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寓言的主题:“口是是非之根,烦恼之源”的道理,告诫人们不要一味通过“口”去逞能,只图一时“口快”而“信口开河”者不会有好下场。这种生动而有趣的想象,把识字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