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三周:行走在“汉字寓言”创作的路上(2)

时间:2021-08-31

  二、“汉字寓言”产生的背景

  1、国民教育的需要。寓言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文学样式所无可比拟的。因此,著名翻译家叶君健先生说,“一则寓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从童年到老年。”据有关资料记载,很久以前,许多国家就在儿童教育中运用寓言这一形式,如古希腊就把伊索寓言作为当时的学校教材。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亲自用寓言故事为儿童编写教材《启蒙课本》,并自豪地说:“是我一生唯一的重要事业”。我国寓言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学生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可以说,在各种文体中,寓言和教育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讲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第一步就要热爱母语,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字,要热爱母语文化;从通用语言文字的角度讲,应提倡热爱汉语汉字。”(1)徐德江先生在《汉字文化》创刊词中指出:“以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从深入剖析‘汉字落后论’入手,全面深入地进行语言结构、文字结构和语文教学的研究,不仅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字学、语言学、语文教学科学的当务之急,而且,必将对人类的语文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2)汉字寓言创作的初衷也正是如此。

  2、寓言发展的需要。仇春霖先生在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上所作的《创新是寓言创作的永恒主题》的报告中说:“我们的寓言创作也必须要创新。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才能生存,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能振兴。”(3)寓言唯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获得新的活力,寓言的创新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不断用新的视角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世界。纪德裕先生这样说过:“汉字从字源、发展、运用,延及有关文化,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广阔的领域。”(4)之所以选择汉字作为文学创作的突破口,正如拙著《野猪美容》后记所言:“意图之一是试图拓宽寓言创作的题材,意图之二是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去理解汉字,去剖析汉字,去丰富汉字。”(5)另外,我还写了一些汉字故事、汉字童话,试图通过多种体裁去完成这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