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主题分析

时间:2021-08-31

  戴望舒当时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雨巷》主题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雨巷》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要真正解答这问题,只有从对诗歌的整体形象把握上入手,深入诗歌灵魂,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才不至于产生那么多“人言言殊”的“误区”。从整体来看,《雨巷》的基调似乎是忧郁的,而“丁香姑娘”又是极其美丽的,因而,“美丽而忧郁”就构成了“丁香姑娘”的形象符号。这一点无疑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许多读者因此就简单把它与“前途”“理想”联系上了,由此生发出“革命”“挫折”“彷徨”一类的联想,而根本不考虑这种“美丽而忧郁”符号所代表的本质意义。

  我们先来看诗人对“美丽而忧郁”的丁香姑娘的态度如何。一方面,诗人极力渲染她的“哀怨”“彷徨”“冷漠”“凄清”,另一方面又对她充满了期待和迷恋,可见,诗人是十分欣赏这种“美丽而忧郁”的情感的。所以,如果说“丁香姑娘”确实代表了诗人的一种理想的话,那么这种理想的核心就是“美丽而忧郁”,并且让人迷恋喜爱不已。所以我们在揭示具体的象征体时,象征体就必须至少符合这些条件,而我们前面所否定的四种诗歌形象,都不具备这些条件。比如“理想”“爱情”可以是美丽的,让人迷恋、让人期待的,但不应该是忧郁而悲伤的;而彷徨、悲伤、迷惘的象征可以是忧郁的,但不应该让人着迷,让人期待……因而,他们的象征意义在逻辑上都是不严密的,也即是错误的,不能成立。而真正符合这些条件的象征体在我看来或许只有一种,那就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只有抓住了这一点,一切疑点才可以迎刃而解。我们先来解读诗中的“忧郁”情感。通读全诗,不难发现,这种“忧郁”其实并非真正情感上的忧郁,否则,诗人就不至于迷恋它的。可见,这里的“忧郁”只是一种奢侈而华贵的情感外衣。诗中那种缠绵、优美的伤感其实并非来自生活的磨难,甚至也与爱情无关,那只是一种青春诗人(当时诗人只有22岁)对生活、诗意、美感的一种莫名的憧憬,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感宣泄。所以,《雨巷》的忧郁是轻盈、美丽而高雅的,是充满一种审美情愫的快感的。无论诗人如何“太息”,如何“哀怨”,如何“冷漠,凄清,又惆怅”,那也只是一种少年人的“无故寻愁觅恨”的“多愁善感”,其中包含着诸多的“做秀”色彩。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并不真正的阴暗,也并不真正的痛苦的。丁香花“忧愁”意象的背后,其实只是美丽、温柔、多情,甚或美好,其间夹杂了一些青春诗人的朦胧的困惑和期待而已。所以,读者读了这首诗后的真正感觉也并非哀怨、忧愁,而更多的却是美好、愉悦。这种愉悦既是审美上的,也是情感上的。所以,年轻诗人才会对这种“忧郁”着迷,才会“忧郁”而快乐地享受这种情感。

上一篇:雨巷主题分析 下一篇:雨巷读后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