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课堂教学实录(2)

时间:2021-08-31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师: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这首新诗表达了戴望舒对理想的追求,体现出作者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热切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雨巷》教案案例分析

2.《雨巷》教案示例

3.《雨巷》优秀教案

4.现代诗 《雨巷》教案

5.《雨巷》意象品读教案6.戴望舒《雨巷》教案

7.《雨巷》优秀教案两篇

8.现代诗歌《雨巷》教案

9.戴望舒雨巷优秀 教案

10.高一雨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