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历史的脸谱》摘要(7)

时间:2021-08-31

  九、人生的况味

  没有香烟缭绕,没有钟磬交鸣,没有佛像佛殿,没有信众如云,只有最智慧的理性语言在这里淙淙流泻。这里应该安静一点儿,简陋一点儿,借以表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本质上是一种智者文明。

  ——《智者文明》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与显赫对峙的是常态,与官场对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间的衰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在某个小镇的平民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山林间的隐蔽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孤傲的隐蔽终究是不诚恳的;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帖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够把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说隐蔽也许过于狭隘了,反正在我心目中,小桥流水人家,莼鲈之思,都是一种终极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

  ——《小镇》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更渴望着无数生命散发出的蓬勃热能。与其长时间地遁迹山林,还不如承受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匆忙忙的脚步以及那既熟悉又陌生的无数面影。

  ——《现代人》

  (绘图:那年在新疆,作家贾平凹这样给我描述他刚刚见到过的胡杨林;在干枯的沙漠里立几百年而不死;死了,又几百年而不倒;倒了,又几百年而不烂。

  我听了一震,说:这就是尊严。)

  最有意义的旅游不是寻找文化,而是冶炼生命。我们要明白,人类的所作所为,比之于茫茫自然界,是小而又小的;人类的几千年文明史,比之于地球的形成、生命的出现,是短而又短的;人类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理解能力,是弱而又弱的。

  ——《谦虚》

  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老年》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是建筑的黄叶。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废墟》

  (绘图:人在战场心出家,身披铠甲如袈裟。刀刀亲见弥勒佛,箭箭射中白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