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三峡》教案(2)

时间:2021-08-31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