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代表作《文化苦旅》中自然文化的沉浮(3)

时间:2021-08-31

  三、语言艺术

  在探寻中国文化根源的旅程中,余秋雨先生就像一位“导游”一样,将中国的历史文物、传统文化、名胜古迹以及风土人情等用小说的笔法、诗意的语言及独特的“秋雨式”叙事方式,有条不紊地介绍给读者,旨在还原真实的历史,在描写文明盛衰的过程中挖掘积淀千年的文明;通过柔情的山水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江南文化的清晰婉约及冷暖人情。从阳关、莫高窟、西湖、柳侯祠中探寻深刻的历史韵味,从李白王安石、苏东坡、柳宗元等人的身上寻找古代文人的气质;甚至从江南名妓苏小小、妖仙参半的白娘子、看破红尘的李叔同身上,追寻延续千年的民俗风情。作者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景物用独特的“秋雨式”散文展现给读者,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感染读者,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警醒读者,让我们在品读中思考文章深层意义上的精神主旨。余秋雨一改以往传统散文的特点,没有抒情却句句饱含情感,没有揭露却字字指向主题。余秋雨的散文语言注重气氛的渲染,情感的流露,具有丰富华丽的辞藻,富有诗意的行文,无论是描写壮丽景色,还是咏叹历史沧桑,他的文笔总是绚丽多彩,总是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四、结 语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与以往的游记文学和学术论著都不相同,它是用散文的形式编著成一部饱含心酸的人文作品。在飞扬的想象中有着严密的思维逻辑,在生动的意境中又不乏动人的情节,余秋雨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文化修养,凭借自己对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的苦心钻研,提笔挥毫,发挥得游刃有余。余秋雨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