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代表作《文化苦旅》中自然文化的沉浮

时间:2021-08-31

  余秋雨创作的文化苦旅这类散文,以浓郁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悠久的历史沧桑为背景。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余秋雨代表作《文化苦旅》中自然文化的沉浮,欢迎大家阅读!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具有代表性的散文集,20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以这部风靡全国的著作红极一时。《文化苦旅》到底魅力何在,能让无数的读者和学者为之倾倒,能让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读者,甚至是市井居民和普通劳动者“雅俗共赏”呢?究根溯源,这都是因为《文化苦旅》以及余秋雨后期的大部分散文作品都属于学者散文的范畴。余秋雨创作的这类散文,以浓郁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悠久的历史沧桑为背景,再加上其独特的行文风格以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无论是从任何角度去分析,都超越了当代中国所有的散文作品,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

  一、探索文化的灵魂

  20世纪末,读者对散文作品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散文作品缺乏思想深度以及凝重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评论家为此而不断呼吁,满心焦灼。就在文学界对散文的发展一筹莫展的时候,《文化苦旅》仿佛一声惊雷,又如久旱甘霖,带给人们对中国文坛、对散文新的希望。同时,中华大地上喜爱散文的人们永远记住了一个名字——余秋雨。他以中国的历史文化为目标,通过对名山大川、历史遗迹的寻访和探索,运用自己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学造诣,创作了一篇篇能够倾述文化感受的散文作品。余秋雨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形式——学者散文,打破了笼罩中国文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散文风格,一改以往以时代精神和个人抒情为主题的散文创作方式,而是以追求文化根源和表达文化感受为主题,开创了中国散文的新时代。

  随着《文化苦旅》,我们踏上了余秋雨的旅程,作者的笔触带领着我们从荒芜的阳关出发一路南下,走进了清新而热闹的江南小镇,然后又走过庐山,走过苏杭……边走边读,被商业文化蒙蔽了的双眼开始专注地观察每一点文化的气息,曾经浮夸的脚步也逐渐沉重而踏实。我们阅读的,我们所收入眼中的,不仅仅是靓丽而奇特的山川景色,更多的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中国文人的人格魅力,这些都深深地印记在我们的心中。这也是余秋雨大师想要向读者展示的东西。《文化苦旅》共分37篇,作者在第二篇《莫高窟》中,首先探寻莫高窟开凿的历史根源,然后对莫高窟中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壁画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从北魏开始一直到宋代不同时期的壁画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及时代特征进行精心的描绘。在作者眼中,这些壁画不仅仅是绘画艺术,更多的是中华文明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种本源。作者跨越审美的高度,从人性的角度对这些艺术品进行了深入的赏析和研读,直观而形象地展示了中国文化遗迹的层累性,同时通过这些壁画,开启了中国当代心理学的大门。通过深度、广度兼备的解读和评析,为读者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也为读者展示出中华千年文明的底蕴。

  我们再看《阳关雪》,如果只看题目,读者还以为这是一篇写景的作品,但是详细研读后就可以看出,作者是通过描写阳关雪景来引出对文化的思考和评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古代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评析,对比了他们在文坛上的辉煌成就以及在官场上的困境。作者能在满目皆是对唐朝文人的赞誉中有如此冷静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实属难得,让人不禁为之震撼。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作者曾提到自己想去的一般都是留有中国古代文人深刻印记或者是古代文化深刻影响的地方,作者所关注的是一种“人文山水”或者说是 “古典文化”,而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娱乐怡情。其实,从《文化苦旅》中每一篇作品的题目我们已经初见端倪,如《江南小镇》《柳侯祠》《三峡》《阳关雪》《莫高窟》。在这些地方,作者可以探寻到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通过《文化苦旅》这部作品,作者可以从名胜古迹、文化遗迹中探寻到人生的真谛、中国文化的灵魂,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找寻中国文人的艰难跋涉以及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学审美理念,是以往的散文题材所不曾触碰的,是一种思想和灵魂的突破。作者在这些文章中也不仅仅是肤浅地讨论,低吟浅唱地感慨,而是真实地感受和体会以及深刻地思考。宏观的文化世界中并不是空泛的论调,而是具体到某人、某事,具体的景物。作者站在人类发展以及宏观科学文化的高度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命运进行探索。这些历史名胜其实都是我们熟知的,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骚客都曾经有过描写,如长江三峡、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以及庐山等早在千百年前就出现在了一些经典的历史名句中。但是余秋雨先生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有新意,而且震撼人心。因为余秋雨先生并没有像古人一样娱情山水,吟风弄月,而是带着学者的使命感从文化的角度去进行深度的挖掘。最终的目的是完善人们的人格,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所以他看待这些历史名胜的角度也不尽相同,他是站在历史文化和人格素质的角度以唤醒一个民族的忧患意识。作者通过对名胜古迹的探寻,进而探寻人文、历史、民族和社会的根本,这是带有强烈忧患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呼唤。因而余秋雨也常常能从具体的景物中抽象出凝练的内涵,使得他的文章带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为读者创造了更大的思考和感悟的空间。